愛彌爾·左拉(1840—1902)是19世紀法國自然主義文學的領袖、理論家,其創作既具有自然主義文學的風範,也不乏現實主義精神,對後世歐美文學有著深遠影響。

一、生平與創作

1840年4月12日左拉出生於巴黎,父親是意大利人,母親祖籍希臘。父親是一位很有才華的橋梁工程師,在法國南方承辦了一項浩大的工程。7歲時,父親去世,給家裏留下大批債務。左拉的生活變得異常困苦、艱難,靠外婆家接濟,勉強讀完中學。1858年,他隨母親遷居巴黎,翌年中學會考失利,未能進大學繼續深造。

1862年2月,左拉進入阿曬特書局,他善於策劃,精於營銷,表現出過人的才氣、超強的工作能力,很快被老板擢升為廣告部主任,生活出現轉機。左拉對書局出版物先睹為快,受反教會自由言論和實證主義思想影響,形成了他信奉進步的社會政治思想。他還結識了泰納等批評家和作家,閱讀了司湯達、福樓拜、巴爾紮克等人的作品,從此走上文學創作道路。1864年,他進入一家報社當記者,為多家報紙勤奮撰稿,已具有寫作謀生的能力。1866年1月,左拉辭掉工作,專心於文學創作。

1894年,法國發生了“德雷福斯案件”。猶太血統法國軍官德雷福斯被誣告為德國間諜而冤判叛國罪,真正的罪犯埃斯特拉奇卻逍遙法外。左拉當即停下寫作,毅然投入營救德雷福斯的鏖戰中,寫了《我控訴》等檄文,抗議當局與軍方狼狽為奸、蓄意陷害無辜的排猶主義陰謀。結果,招來1898年當局無理判刑罰款,不得已流亡英國。一年後,德雷福斯獲釋。左拉回國,給德雷福斯妻子寫了一封信,表示祝賀。

1902年9月29日,這位俠骨義士在巴黎寓所煤氣中毒而溘然長逝。阿納托爾·法朗士在墓前演說中高度評價了左拉光輝的一生:“在那裏遇到社會弊端,就在那裏戰鬥。”

左拉一生創作頗豐,寫有31部長篇小說,82篇中短篇小說,10部論文集,6個劇本,大量書信和報刊文章。

左拉善於借鑒、勇於創新,堪稱自然主義大師。他自幼熱愛文學,青年時代非常喜歡拉馬丁、繆塞、雨果等浪漫主義作家作品,並創作了第一部短篇小說集《給尼儂的故事》(1864)和第一部長篇小說《克洛德的懺悔》(1865)。其中後者已經顯露出自然主義的端倪。但左拉並不滿足於模仿前人,很快就厭倦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幻想、感情色彩。“要麽徹底創新,要麽一事無成!”左拉決定“自己摸索一條道路”,即自然主義文學道路。為此,左拉研讀了達爾文生物進化論、貝爾納的《實驗醫學研究導論》、勒圖爾諾醫生的《**心理學》、呂卡斯醫生的《自然遺傳論》、泰納實證主義文藝學說、自然主義小說家龔古爾兄弟及其《日爾米尼·拉賽德》(1865),還取法於現實主義大師,稱司湯達和巴爾紮克為“自然主義小說之父”,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為“自然主義小說的典型代表”。在熔煉眾家學說、思想的基礎上,左拉寫了《實驗小說》(1880)、《戲劇中的自然主義》(1881)、《自然主義小說家》(1881)等論文。《實驗小說》為自然主義下了定義:“把近代的科學公式運用到文學上去便是自然主義。”文學要用自然科學的規律和方法來研究人和社會,左拉以此為核心,創立了自然主義理論:主張作家應該像實驗室裏的化學家那樣進行實驗,研究和闡釋人是怎樣受生物學和生理學規律的影響而產生某種行動和後果。小說家應該純客觀地記錄生活材料,不做取舍,也不做評判。由此,左拉奠定了自然主義的文學理論,成為自然主義的理論家和奠基人。

左拉不僅在理論上力倡自然主義,而且在創作中大膽實踐自己的主張。早在創建自然主義理論之前,就寫了《黛萊絲·拉甘》(1867)、《瑪德蘭·費拉》(1868),實驗其“生理主義”。在70—80年代,他還組成了自然主義“梅塘集團”,推動了自然主義運動,成為法國自然主義文學領袖。

最能體現左拉革新精神的,是模仿巴爾紮克《人間喜劇》、包括20部長篇小說的巨著《盧貢—馬卡爾家族》。其基本內容如副標題所示,是“第二帝國時代一個家族的自然史和社會史”。左拉描寫生活有兩個視角:“生物學”和“社會學”。生物學“研究一個家族的血統和環境問題……以生理學的新發現為線索,用一種科學方法,到那裏麵發掘。”它突出人的本能、動物性、生物性、遺傳性及其對人的影響和作用。全書的第一部《盧貢家族的命運》(1871)主要描寫家族的老祖宗阿黛拉意德·福格所接受的遺傳基因及其對後代的影響。她受父親的遺傳基因影響,患有精神病,但在兩次婚姻中由於所嫁對象不同而生下不同的後代。她先嫁給健康的園丁盧貢,所生的孩子多數健康,隻有少數受母體影響患有精神病。盧貢死後她跟神經不正常、酗酒成性的私貨販子馬卡爾同居,所生孩子均因遺傳因素而患有各種先天性疾病。不僅如此,遺傳基因還影響、製約、決定著人物的命運。在以後的作品中,盧貢血統的子嗣大多為金融家、醫生、政治家等上流社會人士,馬卡爾血統的子嗣多數為工人、農民、店員、妓女等下層社會成員。生物性成了左拉描寫人與社會的基本角度,由此進入“社會史”的研究。

《盧貢—馬卡爾家族》 對第二帝國時代的“社會學”研究,幾乎涉及左拉生活時代法國社會的方方麵麵:政治如《盧貢大人》(1876)、《普拉桑的征服》(1874),軍事如《崩潰》(1892),宗教如《莫雷教士的過失》(1875),商業如《女福公司》(1883)、《貪欲》(1871),金融如《金錢》(1891),工人如《小酒店》(1882)、《萌芽》(1885),農民如《土地》(1887),家庭如《愛的一頁》(1882)、《巴黎之腹》(1873),科學如《巴斯卡爾醫生》(1893),藝術如《作品》(1886),交際如《娜娜》(1880)等。

不過,對人與社會的“生物學”和“社會學”解讀並非彼此孤立,而是並行不悖、相互交織的。隻不過,有的作品側重於“生物學”解剖,有的傾向於“社會學”透視,有的則幾乎二者得兼。與此相應,自然主義與現實主義在《盧貢—馬卡爾家族》中此消彼長、交相輝映:《人獸》(1890)、《莫雷教士的過失》《土地》等作品自然主義傾向明顯,《盧貢家族的命運》《萌芽》等作品現實主義精神鮮明,《小酒店》則兩者均衡。

左拉以善寫係列小說著稱。他的第二個係列小說是《三名城》,包括《魯爾德》(1894)、《羅馬》(1896)、《巴黎》(1898),揭露教會腐敗,主張科學改良社會,自然主義成分驟減。第三個係列小說是《四福音書》,包括《繁殖》(1899)、《勞動》(1901)、《真理》(1903)、《正義》(未完成),表現作者的社會改良理想,標舉科學,表現出明顯的空想社會主義特征。

左拉受惠於崇尚自然科學的時代,將生理學、遺傳學引入文學,力倡自然主義,雖然難免片麵、偏頗之嫌,但卻開拓出文學描寫的新領域——人的生理性,呼籲人們關注人的生物性、本能、欲望,自有其合理性。誠然,強調人的動物性而忽視人的社會性是不可取的,但一味看重人的社會性而輕視、乃至無視人的生物性同樣不可取。左拉打破了古希臘以降西方文學神化人的傳統,豐富了西方文學人的內涵。其對人的非理性情欲的描寫、非英雄化的刻畫,又開啟了20世紀現代主義文學之門。

二、《萌芽》

《萌芽》是《盧貢—馬卡爾家族》中的第13部小說,是左拉的代表作,在法國文學史上第一次描寫了勞資衝突的壯烈圖景。

《萌芽》中的故事發生在第二帝國時期法國蒙蘇煤礦公司的沃勒礦場及其附近的礦工村。艾蒂安·郎蒂埃是個21歲的機器工人,因在裏爾鐵路工場打了工頭耳光而被開除,來到沃勒礦場做工。他與“國際”勞工組織有聯係,在礦區發起了一個互助會社——“準備金庫”,贏得工人的信任。這時,礦工為反對資方克扣工資,在艾蒂安組織發動下,舉行罷工鬥爭。罷工一個月,礦工們財盡糧絕,三千罷工礦工在森林集會,決心把鬥爭進行到底。廠方不但不答應工人的最低要求,反而派軍警鎮壓,開除了馬赫等一批工人。同時準備雇用比利時人來代替罷工工人,再次引起礦工的憤怒。人們湧向礦場與軍隊發生了衝突。軍隊開槍打死馬赫等14名工人和孩子。為阻止工人複工,無政府主義者蘇瓦林放水淹沒巷道,使不少工人葬身坑下。工人們為生計不得不重新走下礦井。艾蒂安費盡周折脫離危險,被廠方開除。他認識到罷工失敗是由於方法不當,前往巴黎繼續努力。春天來臨,他燃起了新的希望:黑色的複仇大軍正在壯大,像萌芽一樣,即將破土而出,活躍於世界之上,在未來的世紀獲取豐碩成果。

《萌芽》真實反映了波瀾壯闊的罷工鬥爭。

首先,左拉寫出了罷工的根本原因。其一是工人慘遭資本家的剝削而陷入赤貧。人們在深達600米的地下從事著沉重而非人的勞動。工作條件極其惡劣,坑下黑暗、潮濕、悶熱,設備陳舊,隨時可能倒塌,瓦斯隨時可能爆炸,巷道極為狹窄。礦工“像一個被夾在兩頁書裏的小甲蟲一樣,有徹底被壓扁的危險。”勞動異常繁重,累死累活,一天隻得3法郎,連起碼的生存開銷都不夠。老礦工馬赫一家祖祖輩輩挖煤百餘年,依然生活在貧困中,9人中4人勞動,卻仍然入不敷出,馬赫嫂隻得四處借債、乞討度日。礦工們的居住條件也十分惡劣,擁擠不堪,洗澡都隻能當著客人的麵。貧血、矽肺、關節癱瘓是礦工們無法逃避的厄運。孩子們發育不良、晚熟,甚至長得畸形。與此同時,資本家卻用礦工的血汗享受著豪華、奢侈的生活。“千萬饑寒交迫的人們拿血肉供養了一尊肥胖的神”。公司經理格雷古瓦雇有車夫、園丁、廚師、女仆、鋼琴教師、語文教師,想方設法滿足女兒塞西爾的任性要求,享受著為她花錢的額外樂趣。總經理埃納博在工人饑餓之際,卻為侄兒舉行訂婚豪宴,美食、佳肴、水果川流不息,最不值錢的陳設也夠請願的工人們吃一個月。工業危機襲來之際,他們找各種借口克扣工人工資,企圖將經濟危機造成的損失轉嫁於工人頭上。廠方一逼再逼,工人一忍再忍,最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被迫罷工。其二是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艾蒂安用社會主義理論啟迪工人的覺悟,指出資本是剝削的結果,勞動者有權利收回被掠取的財富,革命必然勝利。這些道理提高了工人的覺悟,堅定了鬥爭的信心。一萬名礦工集體參加了“國際工人協會”,得到其領導和支持。罷工不隻提出了經濟要求,還提到了政治權利,要求廢除鎮壓、束縛工人的裏卡多法案。罷工還與以拉塞納為代表的改良主義思想和以蘇瓦林為代表的無政府主義思想做了鬥爭。社會主義思想在罷工運動中發揮了積極的宣傳、啟迪、教育、發動作用。一句話,左拉寫出了罷工的必然性、合理性、正義性。

其次,左拉表現了罷工工人的巨大力量和精神風貌。罷工隊伍勢如破竹,摧枯拉朽,席卷了整個礦區,“麵包!麵包!”、“社會主義萬歲!”、“打倒資產階級!”怒吼聲聲,嚇得資本家膽戰心驚。參加國際工人協會的群眾集會、三千礦工的森林集會、跟憲兵的短兵相接無不顯出工人的團結、友愛。生活來源斷絕,工人們變賣家中一切實物而毫無怨言,一天喝不到一勺菜湯,但沒有一個人投降,顯示了工人高度的組織性和堅定性。礦井大規模崩塌,為拯救遭難同伴,不惜犧牲自己,展示了工人的友愛、獻身精神。最後,罷工雖然失敗,但左拉充滿信心,相信工人階級的正義事業一定最終成功。小說中,代表希望、充滿生機的“萌芽”意象一直伴隨工人罷工運動始終,肯定工人覺悟不斷提高,相信工人鬥爭日益壯大、成熟,並終將取得勝利。工人革命意識正在覺醒時,小說寫道:“一片生機正在地麵上萌芽和迸發。”工人徹底覺悟時,小說寫道:“他們像埋在地下的一顆良種,開始萌芽了。”工人罷工時,小說寫道:“在礦井深處,一支大軍正在成長,這代新人就像是正在萌芽的種子,不久將在溫暖的陽光照耀下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後,艾蒂安離開煤礦,懷著希望奔赴新的征途,小說寫道:“人們一天一天壯大,黑色的複仇大軍正在田野裏慢慢地生長,要使未來的世紀獲得豐收。這支隊伍的萌芽就要衝破大地活躍於世界之上了。”結語預示了工人革命事業的壯麗前景,表達了必勝的信念,洋溢著高昂的戰鬥**,充滿了樂觀明朗的情調。

以上可謂《萌芽》中第二帝國時代“社會史”的研究。同時,作為自然主義巨擘,左拉在作品中對人的本能、本性、欲望等“自然性”也做了解剖。他筆下人物充滿了情欲,生活在情欲之中。其中大多數人追逐情欲是由於生活的單調、煩悶、無聊,如紮查理與斐洛梅、沙瓦爾與卡特琳、穆凱特與其他男人的幽會,都是以情欲來調劑生活的沉悶,結果是先度蜜月後結婚,甚至先生育後成家。組成家庭後,情欲仍然是生活的重要潤滑劑。馬赫把洗澡後與妻子的歡愛視作飯後的“點心”。這些情愛,用總經理埃納博的話來說,是工人們唯一不花錢的快樂。而有的人追逐情欲主要是為了謀生,如勒瓦克老婆與房客布魯特、皮埃隆老婆與總工頭丹薩爾、商鋪老板梅格拉的情人關係,結果出現了兩個男人共享一個女人的格局。有的情欲是商品交易的不平等代替品,如梅格拉對礦工妻女的要挾、占有。有的情欲則是婚姻生活不和諧的補充,如埃納博太太與埃納博侄兒內格爾的曖昧關係。有的情欲是配偶缺席的彌補,如歡樂舞廳老板娘德喜兒寡婦與6個男人的關係。有的情欲則是出於傾心相愛,如卡特琳與艾蒂安的關係、穆凱特對艾蒂安的追求等。情欲彌漫全書,礦上礦下,村裏村外,家裏家外,房頂上,牆根下,麥田裏,矸子堆,壕溝中,男女媾和,司空見慣。生於此地的幼男幼女耳濡目染,視為自然,進而仿效,讓蘭與麗迪就經常模仿“當爸爸和媽媽”的嬉戲。左拉把人寫成了被情欲控製的生命體。另外,艾蒂安因酒精中毒的遺傳作用而殺死沙瓦爾,長命老因不可理解的殺人欲而掐死塞西爾等,和情欲一起,勾畫出了人物的生物性、動物性。

《萌芽》在藝術上既具有突出的自然主義特色,又有鮮明的現實主義風格。

宏大的群眾場麵描寫。左拉真實地反映了廣大礦工被逼無奈、揭竿起義的壯闊場麵,使小說顯得粗獷、雄渾、悲壯。由於工人憤怒積累很久很深,因此短時間內便匯聚為浩浩****的大軍,勢如破竹,橫掃一切。罷工的人數由少到多,迅速增加,規模越來越大。隨著人流的壯大,罷工的聲勢威力也愈來愈強,愈來愈大,開始時擠滿了礦井的地麵建築,打開排氣閥,發出雷鳴般的隆隆聲,後來撞垮路邊的欄杆,穿過光禿禿的平原,呼喊著麵包,向前湧去,到了瑪德蘭村,炸裂了鑄鐵的爐篦子,到了維克托阿,掀了運煤的鐵軌,到達斯冬瑪裏時,搗毀了鍋爐,砸爛了抽水機。同時,作品也寫出了巨大人群憤怒之至、失去理性、不可抗拒的原始野性:“他們如同一種自然力量,所到之處,橫掃一切,不講什麽規則和理論。”

工人群眾集體形象的刻畫。左拉成功地塑造了覺醒了的工人群體形象,顯示了工人階級的覺醒過程。其中,馬赫夫婦、艾蒂安很有代表性。馬赫由一個逆來順受的普通礦工成長為工人請願的代表,直至壯烈犧牲。馬赫嫂是一個安分守己、懦弱怕事的普通家庭婦女,對資本家充滿幻想,在現實的無情教育和艾蒂安革命思想的啟發下,逐漸覺醒,成長為一名堅定的無產階級戰士。艾蒂安是一個在工人基層中成長起來的工人領袖形象,靠讀革命書籍提高認識,用社會主義思想啟發礦工階級覺悟,成功領導了罷工鬥爭。同時,左拉還正麵寫出了人物身上的本能、本性。艾蒂安在坑下看見卡特琳紅紅的厚嘴唇,產生了吻的欲望。在馬赫家裏作為房客見到卡特琳雪白的身體、鼓起的**時,“心裏就產生一種無法遏止的激動。”礦井塌方後,兩個相愛的人終於在黑暗的坑下如願以償。作者筆下的人物既是覺醒了的社會人,也是有正常欲望的自然人,從精神至肉體,真實可信,豐滿可感。

象征手法的使用。“黑色”貫穿作品始終:夜是黑的,礦場外的煤炭、煤灰、設備是黑的,礦井下是黑的,土路是黑的,房屋是黑的,礦工渾身黑乎乎,他們吐出的痰是黑的,洗澡用過的水是黑的,臨死流出的血也是黑的。黑色象征壓迫、恐懼、抑鬱,象征著礦工生活的黑暗世界、非人境遇。麵對重重黑暗、壓抑,礦工自然不願久困於此,坐以待斃。於是,“萌芽”意象交替出現,貫穿全文。它象征希望,象征工人鬥爭不斷成長壯大,終將成功。由此,左拉寫出了工人鬥爭內在的自然生命力、意誌力,像富有生機、充滿活力的幼芽一樣,蓬勃生長,終將開花結果。以自然生命象征社會革命,可以見出左拉自然主義美學的自覺追求。

攝像式的細節描寫。左拉對生活中發生的一切現象做了客觀、細致、本真的記錄與描寫,像照相、錄像一樣,碰到什麽,就攝錄什麽。馬赫嫂當眾掏出**哺乳小孩,卡特琳洗澡,礦工們在礦井高溫中赤身**挖煤,穆凱特露出屁股羞辱富人,馬赫老婆把泥土塞進梅拉格嘴裏,焦臉婆等女人閹割梅拉格等場麵和情景如生活原樣,幾無保留,絕少取舍,很少評價。從中可以見出左拉在借鑒現實主義之際,又有超越,表現出自然主義“原汁原味”記錄生活的寫實特征。

獨特的比喻手法。作者以大量的動物做喻體,以動物的狀貌、特征來形容、表現人的言行,寫出人的動物性、生物性,從一個側麵顯示了左拉自然主義美學追求。這些比喻因人而異,如把礦井、罐籠比作饕餮的野獸、凶猛的怪獸吞噬礦工,寫出了資本家的貪婪、凶狠、野蠻、殘酷。埃納博太太對待情夫,像饞貓偷到一條小魚,死命咬住不放。梅格拉像老雄貓,不斷**礦工妻女。內格爾像雪貂,機靈、多疑。神甫儒瓦爾像喂得很好的肥貓,膽小怕事,息事寧人。長命老像馴服的綿羊,老實善良。馬赫嫂像良種母畜,豐滿健壯。蘇瓦林像夜鳥,行動詭秘。同時,這些比喻隨著處境不同而發生變化。如礦工在井下尋找煤層,“就像追逐煤的獵犬似的,張大了鼻孔各處嗅尋”;在深處挖煤,像人形的昆蟲,晝夜不舍;主保節遊走在公路上,像一長列螞蟻漸漸消失在光禿禿的平原上;將壓死的礦工“樹根”和壓傷的馬赫兒子讓蘭挖出後,筋疲力盡,“像一群染上瘟疫的羊”;罷工期間,無以為食,“礦工村的人像無力的蒼蠅開始倒下去了”;為阻止少數工人複工,罷工工人瘋狂奔跑,麵孔像猛獸一樣凶殘;與軍警發生衝突,“遭到射擊的人群像受驚的牲畜,在泥濘裏狂亂奔逃。”

另外,對照手法明顯,結構完整嚴密,也是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

思考題

1.《萌芽》書名的含義。

2.《萌芽》的藝術特點。

3.以左拉的創作為例,比較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的異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