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是人在各種活動中都存在和表現出來的認識能力。它是人們順利完成各種活動時必須具備的普遍的、共同的能力,也叫一般能力。智力主要包括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其核心是思維能力。智力既是學會學習的基礎,也是學會學習的目的之一。引導學生學會學習的教學不僅要促進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與發展,同時還要引導學生掌握提高自身智力水平的方法,學會自我提高,使學生成為自身智力發展的主人,進而為學生終身智力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總體而言,引導學生學會提高智力水平可以從提高認識、指導方法、豐富體驗、引領實踐、自我強化等方麵入手。具體到智力發展的不同方麵,相應地可以采取不同的具體措施。
一、學會觀察的教學策略
觀察是有目的、有計劃地知覺過程,是人從現實中獲得感性認識的主動積極的活動形式。觀察是人們學習知識技能,認識世界的首要手段,它的全過程和注意、記憶、思維等密切相關。觀察力是全麵、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特點的能力,觀察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感知的精確,也影響學生想象力和思維力的發展。觀察力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科學研究、創造發明的基礎。讓學生學會觀察,不斷提高觀察力,是學會學習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學地組織和正確地引導學生觀察,為學生學會觀察奠定思想和實踐基礎。比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開展觀察活動時,要使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和任務,對高年級的同學還可以讓他們參與思考觀察的步驟;觀察之前要使學生具有相應的知識準備;在觀察過程中,要加強對學生觀察方法的指導,注意引導兒童觀察的方向、掌握觀察的順序、充分利用感官、勤於思考;觀察之後,要重視觀察結果的處理和運用,如及時用於教學或請學生寫觀察記錄、報告、作文、日記等,以提高學生觀察的目的性,促進學生觀察的積極性。
2.要注意啟發學生反思觀察過程,清晰地分析自己觀察的思路、方法、收獲與失誤等,自己或在老師同學的幫助下及時發現存在的問題,為進一步地觀察奠定思想基礎。
3.評價觀察結果。教師要在學生觀察和反思後,分析學生觀察的得與失,對學生觀察的目的性、精確性、順序性、深刻性等進行評價,從而使學生充分認識好的觀察的特點,懂得如何觀察,逐步學會如何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準確、有序、深入地觀察。
4.指導學生探索和掌握觀察方法。一方麵,要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在什麽情況下,采用什麽方法觀察效果最好,自己總結和探索觀察的方法;另一方麵,教給學生一些具體的觀察方法。比如,觀察前要明確目的,先對要觀察的事物有所了解;觀察時要講究一定的順序,先看整體再看部分,先看輪廓再看細節,先近後遠,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細致分析部分後,再回到整體等;觀察時要做到眼、耳、鼻、舌、身多種感官並用,同時積極思考,不斷地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判斷,以準確把握觀察對象的特點,注意透過現象分析事物的本質和規律;觀察時要耐心細致,注意比較分析,找到不同事物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分清觀察中的主要現象和次要現象;在觀察中要善於發現新問題等。
5.引導學生學會處理觀察結果。觀察是讓學生更好地發現、認識和理解事物,要想使學生在觀察中獲得的認識長期保存下來,成為有效的經驗;獲得的感受和體驗能夠深化、升華,啟迪人生,還必須引導學生學會處理和運用觀察結果。要指導學生學會寫觀察記錄和報告,或者寫作文和觀察日記,並在寫作過程中注意提出觀察中發現的新問題,體悟到的新感受,為進一步的思考、研究和探索奠定基礎。
6.引導學生經常進行觀察練習。任何能力形成,都得依靠持之以恒地鍛煉,觀察力的養成與發展也是如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經常引導學生做一些有目的、有計劃的觀察練習。例如:乍暖還寒的時候,讓學生到公園裏和田野上去尋覓春的信息;讓學生描繪色彩繽紛的秋天的景象;讓學生描繪一個大家熟悉的人,看誰寫得最像……這些練習不僅對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很有成效,而且能夠使學生養成細致、深入、準確地觀察事物的習慣。“觀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能源”,隻要堅持練習,學生就會學會觀察,不斷提高觀察力,由“眼亮”而“心明”,使智力得到長足地發展。
二、學會記憶的教學策略
記憶是人腦對經曆過的事物的反映。這裏的“經曆過的事物”,可以是感知過的事物,也可以是思考過的問題,體驗過的情緒,練習過的動作等。記憶是整個心理活動的基礎,也是積累經驗、豐富知識的基本手段。學會學習的教學不僅要使學生能夠記憶所學知識,而且要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記憶品質,學會記憶,能夠主動地記憶個體成長所需要的各種事物。在當今時代,擁有較強的記憶力也是“避免完全受傳播媒體傳播的即時信息影響”所必需的。
1.盡可能根據記憶規律組織教學。這樣做一方麵可以為學生學會記憶提供示範;另一方麵可以讓學生體會到記憶成功的快樂,提高從事識記活動的信心,更願意主動地去學會記憶。例如,在課堂教學中,盡可能為學生創設意義識記的條件,賦予識記材料以一定的意義;啟發引導學生用係統搜索和追憶提取信息;創設愉快的教學情境,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的記憶動機等。組織複習時,根據遺忘進程先快後慢的規律,一定要及時,各次複習的安排應“先密後疏”;複習方式要多樣化,尤其要注重讓學生在運用知識的過程中鞏固記憶成果;複習時要對學過的知識進一步加工,使之條理化、係統化,形成知識網絡等。
2.使兒童養成有目的、有意識地記憶的習慣。增強記憶的目的性、積極性有助於強化記憶效果,提高記憶能力,這是學會記憶不可忽視的。我們要引導學生經常反思“我為什麽要記憶這些內容”“我將采用哪些方法來記憶這些內容”“我計劃用多長時間完成記憶任務”等問題,使學生不再滿足於消極被動地接受老師布置的記憶任務,為記憶而機械記憶,逐步學會成為記憶的主人,主動積極地為自己設定並完成各種記憶任務,在記憶中體會學習成長的樂趣。
3.讓學生盡可能多地掌握各種記憶的方法與策略。學會采用一定的方法和策略強化記憶效果是學會記憶的重要方麵。教師在教學中要發揮示範、引路的作用,讓學生掌握一些常用的記憶方法與策略,並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探索和創造適合自己的新的記憶方法。
例如:識記方麵,可采用的策略有:無意識記與有意識記相結合;確定識記任務;識記前對材料作充分分析;深刻理解材料的意義;選擇重點記憶;適度分解材料;對材料進行組織和深度加工;把詞和形象、音調等緊密結合起來;調動識記的積極性等。保持方麵,可采用的策略有:按記憶內容的組織形式(係列組織、層次組織、網絡組織)保持;用詞語和表象進行雙重編碼;多種感官協同;識記和再現交替等。再認方麵,要注意積極思維,避免定勢幹擾,避免無關信息的幹擾。回憶方麵,要善於利用保持中的組織線索提取;利用詞語和表象雙重線索提取;充分聯想;利用再認尋找線索;避免幹擾等。複習以防止遺忘方麵,可采用的策略有:及時複習、經常複習、合理分配複習時間、積極複習、多種形式複習、重點複習、記憶自測等。另外要學會根據識記材料的性質進行識記和複習,根據自己的能力把握識記材料的數量,經常適當調整學習材料的學習次序,防止前攝抑製和後攝抑製的幹擾,保持強烈的興趣和學習積極性,防止過於興奮、緊張或過於低落、消極等情緒的幹擾[1]。
4.適當的開展記憶力專項訓練活動。高爾基曾說:“腦子——認識的能力——是像肌肉一樣,靠練習、鍛煉培養起來的。”記憶力專項訓練活動不僅可以直接提高學生的記憶力,而且可以使學生在訓練實踐中學會更好地使用記憶策略,同時對於提高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也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這類活動可以在課堂上結合教學內容即時開展,也可以以專門的課外活動小組或群眾性活動的方式進行。如可以成立記憶強化訓練班或組,也可以組織豐富多彩的競賽活動,讓學生體會記憶成功的樂趣,激發學生主動記憶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對形成良好的記憶力的自信心,為學生記憶力的增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會思維的教學策略
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間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類認識的高級階段,是在感知基礎上實現的理性認識形式。思維的間接性和概括性不僅可以使人類的認識活動超越時空的限製,而且使人類能夠透過紛繁複雜的現象認識到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聯係。思維的基本過程是分析和綜合。分析和綜合的不同運用,表現為比較、分類、抽象、概括、具體化、係統化等。思維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影響著認識過程的其他成分。人類能在漫長的進化曆程中逐漸脫離動物界,建立文明世界,靠的不是肢體的力量,而是大腦神奇的思維功能。離開了思維,人也就不成其為人了。但會思維不等於有思維能力,正像會說話不等於有口才一樣。思維能力是一種高級智能,是大腦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思維,強化和優化他們的思維能力是學會認知的關鍵。要想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敢於思考、勤於思考、樂於思考、善於思考,養成自覺主動思考和進行創造性思考的習慣。圍繞這幾方麵我們可以采取以下教學策略。
1.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教學氛圍。在嚴格控製、不需提問、不需交流、強調死記硬背,專製、拘謹、焦慮的課堂氣氛中學生很難打開思路,獨立地探索和思考問題,往往會習慣於機械地聽從教師的講解。而在民主、平等,師生可以自由探討的課堂教學氛圍中,學生更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思考與討論,敢於提出自己的疑問與困惑,這對於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學會思考是極其重要的。例如,在講解《木蘭辭》一課時,一位學生對“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提出了質疑,他認為古代婦女裹的小腳會暴露木蘭的身份。後經師生共同查實,古代婦女裹小腳始於南唐李後主時期,而木蘭生活於南北朝時期,那時婦女並不裹小腳,這一問題得到了很好的解決。在獨斷專製的課堂上是斷難出現這樣主動思考的局麵的。
2.鼓勵學生勇於獨立思考。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處於絕對權威的地位,知識被奉為絕對真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很少獨立思考,也不敢獨立思考,而且對教師形成了極強的依賴性。這對於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極其不利的。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首先就要打破傳統教學對學生心理的束縛,引導學生認識到自己才是學習的主人,要勇於獨立思考和判斷。要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參與到教學中,打破對教師的偶像崇拜,學會思考。下麵這個故事對於我們深有啟發。
著名的物理學家朗之萬有一次給孩子們講阿基米得在澡堂裏的發現,深入淺出地講浮力定律。在大家都聽懂並會計算一個物體的浮力後,他向孩子們提出一個問題:“根據阿基米得定律,物體浸入水中,浸入水的體積一定等於排出的水的體積。但是,如果放上一條金魚,它卻不會排出相應體積的水。這是為什麽呢?”孩子們個個都皺起眉頭,認真地思考起來。有的說,金魚有鱗片,它有著特殊的結構,防止了水的排出;有的說,金魚的身體有伸縮性,它到了水裏就會收縮身體;還有的說阿基米得定律隻適用於非生物,不適用於生物等許多假設。居裏夫人的女兒綺瑞娜也在思考著,並不滿意同學們的回答。她想,金魚的身體會收縮,如果是一條大鯽魚,它也會收縮嗎,會不會排開水呢?如果是一條大鯨魚,它會不會排出水來呢?她開始懷疑老師出錯了題。她想,老師也是人,也有可能出差錯的呀!她決定自己做個實驗。她找了一個量筒,倒進去半杯水,讀了一下水的刻度。然後又捉了一條金魚放在量筒裏,哈,一放進魚,水麵上升了一大截。原來金魚在水裏也是要排開水的,就像國王的皇冠一樣。不是同學們回答不出,而是老師出錯了問題。剛才還在搶著回答問題的孩子們個個都氣鼓鼓地向朗之萬提出抗議,怪他出錯了題,害大家白白地浪費了許多腦力和時間。朗之萬哈哈大笑,他有意地讓孩子們自己從錯誤的迷宮中找出一條正確的道路來,讓孩子們自己去尋找問題的答案,自己去發現錯誤,自己去打破對老師的偶像崇拜。他認為引導孩子們學會思考,比簡單地給孩子們一書包定律,其意義要大得多[2]。
3.善於設疑巧問,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好的課堂提問可以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極大地開闊學生思路,啟發和促進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並使學生學會思考。如江蘇省徐州市徐善俊老師以善於巧妙提問而著稱。在講解《武鬆打虎》一課時,當學生對武鬆的英雄行為敬佩、讚美不已時,他提出問題:“武鬆不是英雄好漢嗎,打虎的時候為什麽先躲了三次?”引導學生更加深刻地認識武鬆機智而勇敢的形象,更加深刻地認識怎樣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避免魯莽、衝動、盲目地逞英雄好漢。和學生共同學習《澠池會》一課時,他又問學生一個意想不到的問題:“澠池會上,秦趙兩家誰贏誰輸了?”從而進一步突出了藺相如機智勇敢、不畏強權的人格特質。教師在課堂上深刻的提問能夠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靈活性和獨創性,使學生養成勤於思考、樂於思考的興趣與習慣。
4.變革教學模式。教學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或理論指導下,以一定的教學實踐為基礎抽象概括而形成的關於教學活動中的各個因素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相互聯係的相對穩定的基本結構或範型。包括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橫向組合結構和縱向的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學習程序以及教師引導、調控學習活動過程的教學程序。
我國中小學教學實踐中長期以來普遍采用的教學模式是傳遞——接受教學模式。主要用於係統知識、技能的傳授和學習。它源於赫爾巴特學派的“五段教學法”,後經蘇聯凱洛夫等人以及我國教育工作者根據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改造調整而成。其基本教學程序是:激發動機—複習舊課—講授新課(包括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鞏固運用—檢查反饋。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以學習係統的書本知識為主,注重知識的邏輯順序;以教師係統講授為主,學生主要是接受教師提供的信息;其組織形式主要是全班同步學習,學生個別學習、成對活動、小組研討的機會不多。學生掌握教材的認識程序基本上是由教師直接控製、通過教師的講授來進行的。這種教學模式的優點在於它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有效地、循序漸進地掌握較多的係統知識並形成一些基本技能。局限在於以傳授和學習係統的書本知識和技能為主要教學任務,因而難以照顧發展能力等方麵的任務;以在教師直接控製下通過講授來引導學生掌握知識為主,因而容易忽視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我們要想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學會思考,就必須在使用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時,努力吸收其他模式的優點,以彌補這兩方麵的不足。同時還要大膽進行教學模式的變革,在課堂教學中引進和使用探究發現教學模式、問題教學模式、情境教學模式、自學指導教學模式、合作教學模式等,給學生獨立自由地思考以更多的時間和空間,以發展並使學生學會自我提高思維能力。
5.示範指導策略。學會思考離不開恰當的思維方法。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教給學生一些思維方法,“授之以漁”,以幫助學生學會有目的、有條理地思考問題,提高思考效率。比如,教會學生以直觀材料幫助思維;教給學生邏輯推理的方法;教給學生一些強化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的方法,如辯證思維法、係統思維法、橫向思維法、縱向思維法、逆向思維法、側向思維法、分合思維法、顛倒思維法、質疑思維法等;還可以引導學生用列舉法、檢核表法、5W2H查詢法、奧斯本設問法[3]等。
6.反思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自身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在思考中習得和鞏固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形成相應能力。學生作為思考問題的主體,自身能夠經常性地總結自己在思考問題中的成敗得失,對於學生快速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思維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經常地引導學生思考“我是怎樣想的?”並能夠和師生交流,要求學生不僅表達所想的內容,尤其要清晰表達自己在思考時的思路和采用的方法,這對於學生掌握思考方法,提高學生思維的目的性、精確性、深刻性都是極其有益的。
7.開展思維拓展訓練。任何一種能力的形成都是反複訓練的結果,思維能力也不例外。皮亞傑說:“智慧訓練的目的在於造就智慧的主動探索者。”教學中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把思維視為一種技能采用多種方式適當地反複訓練,也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進行專項思維訓練。通過頭腦風暴法、和田十二法、多元組合法、形態分析法、信息**法、角色轉換法等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集中思維、直覺思維、想象思維、創造性思維等進行專項訓練,讓學生體驗思考的樂趣,逐步學會思維。一方麵要善於根據問題的類型、難易、簡繁,訓練學生把思維方法轉化為實踐方法的能力。如反向思維法在學習方麵轉化為反例證明法、逆反推理法等;另一方麵要訓練學生綜合運用各種思維方法的能力。包括運用多種思維方法解決同一問題的能力訓練和運用一種思維方法解決不同問題的能力,還要在多樣化的訓練與實踐中養成學生自覺主動思維和創造性思維的習慣。
四、學會想象的教學策略
想象是人腦對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新形象是主體從未接觸過的事物形象。它可能是現實中已經存在,而個人尚未接觸過的事物形象;也可能是現實中尚未有過或根本不可能有的、純屬創造的事物形象。想象也是以往經驗中已經形成的暫時的聯係重新結合的過程。想象是人類實踐活動的必要條件。人類活動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在行動之前,能在頭腦中想象性地預見行動的過程與結果,然後按照預想的奮鬥目標,有目的地行動。想象也是人類創造性活動的基礎和先導,是激勵創造活動,產生科學假說的源泉。人在各個領域的創造性活動,如科學家的假設、文學藝術家的創作、工人農民的技術革新等,都離不開豐富的想象活動參與。正如愛因斯坦所言:“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黑格爾也斷言道:“如果談到本領,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就是豐富的想象力。學會學習的教學要引導學生學會合理的、富有創造性的想象。具體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鼓勵學生擴大知識麵,豐富信息儲備。豐富的、富有創造性的想象是以豐富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的,也是以記憶為基礎的。在有一定知識、能夠獨立思考的前提下,一個人知識、經驗和信息儲備的多少,對於想象的廣度和深度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多感受、多體驗,“讀萬卷書,行萬裏路”,努力地拓寬加深自己的知識、體驗儲備,為想象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2.豐富學生的表象和言語。表象是想象的材料,表象的數量和質量直接影響想象的水平。表象越豐富,想象就越開闊而深刻;表象越貧乏,想象也就越狹窄而浮淺。表象越準確,想象就越合理;表象越錯誤,想象也就越荒誕。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運用直觀教具和形象化的材料,以及經常組織學生參觀、看展覽、遊覽、看電影等豐富學生的表象。要引導學生廣泛接觸各種事務,仔細、全麵、準確地觀察比較、分析綜合。還可用豐富的情感、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口頭講述,帶領學生表情朗讀,以增強學生的感受,使學生積累豐富和準確的表象,保證想象活動的順利進行。另外,言語發展與想象發展關係密切。隻有言語發展達到一定水平,學生的想象才可能從形象的水平提高到符號水平,使想象變得更加廣闊、深刻,更加概括且富有邏輯性。教師要善於指導學生大量閱讀文藝作品,使他們積累豐富的詞匯,學會恰當地運用詞匯和準確描述外部事件和內心世界。同時教師要重視利用豐富、優美、正確、清晰、生動形象化的言語描繪事物。這樣可以在喚起學生想象的同時,使學生具體地感受如何使用言語來表現表象,為學生做出榜樣,對發展學生的想象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3.結合教學內容,訓練學生的想象。例如,語文課引導學生在表情朗讀課文、作文、自編故事及課外閱讀的同時用自己的想象體會作品的內容。也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想象。例如,《狼和小羊》一課結尾的一句話是:狼向小羊撲去。教師就此向學生提出問題:狼向小羊撲去,結果怎麽樣呢?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形成了如下答案:小羊被吃掉了;小羊很聰明,它一躲,狼掉到河裏淹死了;這時獵人來了,打死了狼;這時大象來了,卷起狼扔到了河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再如,音樂課可以引導學生根據歌詞和樂曲,想象出一幅幅有聲有色的畫麵。繪畫、手工及課外科技活動中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和創作。曆史課上可以引導學生如身臨其境般地想象波瀾壯闊的曆史畫卷。
4.對學生進行想象力專項訓練。任何能力都可以通過訓練提高,想象力也不例外。在課堂內外,可以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想象和聯想的訓練。例如,對靜物作動態想象,變無聲為有聲想象;對抽象詞作具體形象想象;對物作擬人想象;對無色的事物作有色的想象,對個別事物作概括的想象等。還可以通過輻射型聯想、直線型聯想、強製性聯想、接近聯想、類似聯想、對比聯想等訓練學生的聯想能力。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圖形想象、製作想象、替代想象、命題想象、打破常規想象、隱喻想象等一係列想象的形式訓練,使學生逐漸掌握靜觀默想、浮想聯翩的本領。
[1] 學習策略課題組.學習的策略.北京:紅旗出版社,1999:134~161
[2] 袁勁鬆.腦力訓練.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6~7
[3] 也叫“頭腦風暴法”、“思潮衝擊法”。是奧斯本(Osbum)於1957年提出來的,其基本原則是,在集體解決問題的課堂上,暫緩作出評價,以便於學生踴躍發言,從而引出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案。為此,教學活動要遵守以下規則:(1)禁止提出批評性意見(暫緩評價);(2)鼓勵提出各種改進意見或補充意見;(3)鼓勵各種想法,多多益善;(4)追求與眾不同的、關係不密切的甚至離題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