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們都知道,從小學的考試開始,逢語文考試就會有閱讀理解題,考的就是孩子的理解能力。就算孩子以後學理科,如果理解能力不夠,也是會受影響的。也就是說,提高理解能力,對孩子獲得知識、解決問題至關重要。說得再深一些,家長應該把理解能力當作孩子的核心能力來培養,因為理解能力不僅關乎孩子當下的學習和考試,還會影響他的一生。
我覺得家長可以嚐試以下幾種方法,來幫助孩子提高理解能力。
第一,讓孩子多體驗,通過體驗來增強理解。
對於這一點,我自己深有體會。我女兒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門課叫科學,課上講到了葉子的形狀。於是周末的時候,我就帶著女兒去植物園,和她一起觀察各種葉子。不同的樹,葉子形狀不同,顏色也不同;即使同一棵樹的葉子,一年四季的長勢也各不相同,什麽時候發新葉、什麽時候落葉等,背後都包含豐富的知識。家長隻要讓孩子觀察體驗,他自己就能發現很多問題,理解很多道理。比如,孩子會發現:原來銀杏樹的葉子是扇形的,楓樹的葉子是爪形的……這些是外顯的常識;在觀察的過程中,孩子還會自然而然地明白,每一片葉子都是不同的,每一種植物都是獨特的……這些是深刻的道理。我女兒小時候並沒有上很多課外班,我們經常在課餘時間帶著她體驗大自然的奧秘,她總是能在體驗中明白很多道理。所以上中學的時候,女兒的生物學得非常輕鬆,因為課本裏講的很多內容,她已經在平日玩耍的過程中體驗過了。
動手的體驗對孩子來說也非常重要。我女兒小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對鍾表特別好奇,先生就把家裏的鬧鍾拆開,讓女兒研究裏麵的三根指針是如何運轉的。所以當中學物理課講到這部分內容時,女兒早就明白是怎麽一回事了。我認識一個男孩,他喜歡汽車,他爸爸有空就讓他研究汽車的各個部分是如何運作的。這個孩子上中學的時候,關於力學的部分就學得容易得多。
對很多人來說,最有效的學習通常來自親身體驗。有時候孩子隻聽老師講,可能不太清楚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隻有自己親身體驗過了,才容易理解。通常來講,通過體驗很好地理解了一樣東西,便可能由此及彼,理解另一樣東西。這個過程,就是理解能力提高的過程。
第二,多給孩子溝通交流的機會,通過互動來增強理解。
我曾經和清華大學一位睿智的老教授聊天。老教授說自己的父親也是位學者,所以他小時候,家裏常常會有一些名人來拜訪,每次父親跟這些人聊天時,就讓他搬個小凳子坐在旁邊聽。他雖然並不參與大人的對話,但是聽到了很多學校裏聽不到的東西。所以他上小學的時候,就懂得其他小朋友不懂的東西,看問題也比其他小朋友深刻得多,理解能力也超強。老教授說,自己很受益於當年聆聽大人們的對話。當然,普通人家的孩子可能沒有這樣的機會,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對孩子來說,大人的對話是很有意思的。畢竟孩子的思維和大人的思維不同,讓孩子聽大人之間的對話,可以開闊孩子的思維,學著從更多的視角去看問題,這其實就是理解能力的培養。
另外,家長也要多和孩子溝通交流,任何話題都可以和孩子交流。
孩子和家長交流的時候,往往會問很多問題,因為他的閱曆和理解能力有限,總想知道得更多。孩子問問題時,家長要有耐心,不要表現出不耐煩。回答問題的時候,最好回答得全麵一些,培養孩子的全局觀。我記得女兒上小學高年級的時候,她看了一篇介紹《紅樓夢》的文章,問了我很多相關問題,我把自己知道的都告訴了她,還鼓勵她親自讀一讀《紅樓夢》。現在想想,那時候我應該再多找些相關的資料,跟女兒一起把《紅樓夢》研究得更透一點。因為孩子的興趣也是隨時變化的,如果錯失了一次機會,很可能就永遠失去了。事實也確實如此,我女兒後來就再也沒有跟我探討過《紅樓夢》的問題了。
當孩子談論自己的看法時,哪怕你覺得他的觀點很幼稚,也一定要認可孩子。同時,用提問的方式啟發孩子的思維,鍛煉他的洞察力,幫助他發現一個問題的更多可能性。在這個過程中,孩子積極思考和探究問題的能力會逐步提高。
有時候,家長甚至可以製造機會,讓孩子和家長、他人進行辯論,以激發孩子的邏輯思維和思辨能力,提高孩子理解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即使孩子的理解能力還不太強,家長也要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相信“隻要努力,理解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第三,培養孩子讀書的習慣,通過擴大知識麵來增強理解能力。
孩子的理解能力通常跟他的知識儲備息息相關。想要幫助孩子擁有淵博的知識,最有效同時也是孩子比較喜歡的方式之一就是多讀書。絕大多數家長和老師的知識儲備都很有限,往往滿足不了孩子對知識的渴求,這時就可以借助書籍來幫助孩子。通過讀書,孩子的知識儲備多了,理解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我女兒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中學考試的語文閱讀和英語閱讀理解,她常常可以得高分,甚至滿分,就是因為她有很好的閱讀習慣。女兒小時候,我們不僅讓她閱讀經典名著,還訂了很多報紙和雜誌。報紙上會有很多新聞和熱點事件、時評等,女兒讀完這些內容,都會自己思考一番。所以考試的時候,如果碰到相關的閱讀材料,她可以輕鬆地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一直到現在,我都很欣賞女兒對問題的看法,這跟她從小讀了很多書有密切關係。
一個朋友說,他兒子在中學時讀了霍金的《時間簡史》之後,看問題的視角一下子寬廣了很多,也更願意探究更多課本之外的知識。這從側麵說明了閱讀使這個孩子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長進。
我們可以對照一下自己讀書時的感受。拿我自己來說,每當我看到書中作者的想法跟自己相同時,就會對自己產生認同感;即使不認同作者的想法,我也會感覺自己的思路被拓寬了。孩子都是充滿好奇心的,讀書更能幫助他增強理解能力。
第四,反複練習。
有很多東西不是看一次,或者寫一次就可以深刻理解的,需要反複練習。“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其實孩子就是通過反複練習來學習的,也是通過反複練習來鍛煉自己的理解能力。幾歲的小孩子看一本書常常是反複看,聽故事也是反複聽,每看一遍或聽一遍,他的理解都會不同。在反複的過程中,理解能力便得到了提高。
家長要想讓孩子對語言或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就要引導孩子進行反複強化。學校老師一直做的,就是讓孩子多寫、多記、多說,在不斷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對相同的內容產生不同的理解。這是對理解能力的無形鍛煉。不過,家長要想一些有趣的方法,讓孩子喜歡反複練習,才能達到學習的目的,而不至於讓孩子感覺枯燥而失去興趣。
總的來說,理解能力是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智力構成的一個重要因素。很多家長都很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畢竟孩子隻有通過考試,才能進入高一級的學校學習,考試能力跟孩子的前程息息相關。與考試能力相比,理解能力是一種更基礎、更重要的學習能力,理解能力得到提高,考試能力自然也會隨之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