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講討論了中國人的傳統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由於父母和朋友在青少年生活中極為重要的地位,青少年互倚型自我主要指,把青少年與父母的關係和朋友的關係作為互倚型自我的兩個主要內容。在一項中美青少年父母導向和朋友導向的互倚型自我對比研究中(Wang et al.,2007),我們可以看到中美青少年互倚型自我發展的差異。研究對象是美國芝加哥城市的中學生374人,七年級開始時(美國學製)12.78歲(平均)。中國北京城裏的中學生451人,初中一年級時12.69歲(平均)。一共進行四次測驗,測驗時間是初一秋季開始,初一春季,初二秋季,初二春季。有關互倚型自我那一部分的研究,研究者從兩個角度測試學生。第一是用量表的方法,使學生在已定的問題上表示是否同意的程度(Pomerantz et al.,2009)。第二是讓學生自由描述自己(Setoh et al.,2015,研究1)。兩者的結果不盡相同,但是大致上顯示出中國學生的互倚型自我較美國學生的互倚型自我為重。
圖9.1 中美中學生自我結構中與父母關係的內容隨時間的變化
Pomerantz et al.(2009)讓中美中學生對“父母導向的互倚型自我結構量表”中的敘述是否適合自己作出判斷。例如,“當我想到我自己時,通常我也會想到我的父母”,如果中學生認為這句話很符合自己的情況,就給5分。如果一點也不符合自己的情況,就給1分。其餘符合的情況用2、3、4分來表達。量表中一共有16條敘述,例如,“我常常把父母看作是我的一部分”,“我父母是怎樣的人同我是怎樣的人無關”,“要知道一個真實的我,知道我與父母的關係是有幫助的”,“如果一個人傷害我父母,我也會感到傷害”,“如果我同父母關係不好,我會對自己感到沮喪”,“當我思考我是誰時,我思考我同父母的關係”,等等。一共進行四次測驗,讓中學生對敘述作出判斷,測驗時間是初一秋季開始,初一春季,初二秋季,初二春季。此外,研究者還製成了一個“朋友導向的互倚型自我結構量表”,這個量表將上述量表中的“父母”改成“朋友”,其餘的不變。
有關父母導向的互倚型自我結構的研究結果見圖9.1。圖的橫坐標注明了量表測驗的時間,縱坐標上的數字代表中學生認同量表中敘述的程度。從圖上看到,中學生給出的分數都在3.4~3.6之間。前麵我們說過,1分表示敘述完全不符合自己,5分表示敘述完全符合自己。因此,總體而言,中美中學生都認為與父母的關係在定義自我,或者說,在描繪自己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時是十分重要的。但具體說來,中美中學生也有差別。①美國中學生在7年級秋季(相當於我國初一秋季)開學定義自我時,考慮與父母關係較多(3.6分),7年級春季,8年級秋季,8年級春季在定義自我時,逐漸減少了與父母關係這一部分內容(得分下降到接近3.4分),3.6分與3.4分差別顯著。另有研究表明,這個時期的美國中學生看待父母不那麽正麵積極,常與父母爭吵,與父母一塊玩的時間也少了。因此,美國中學生在圖9.1中得分下降,反映了美國中學生企求“脫離”父母,而出現個體化、個性化的傾向。②與美國中學生不同,中國學生在四次測驗中得分在3.4(初一秋季)與3.5(初二春季)之間,沒有顯著變化。換句話說,中國中學生在定義自我時,始終保持著與父母關係的內容。在中國,人們繼續強調孝道,兒童進入青少年期並不必然增加與父母的矛盾,因為父母的權威比美國父母大。中國兒童仍舊比美國兒童花更多時間與父母在一起。因此,中國中學生從父母那裏個體化的狀況可能不如美國中學生。
圖9.2 中美中學生使用社會個人特征描繪自己隨年齡的變化
有關朋友導向的互倚型自我結構的研究結果,和圖9.1相近。那麽由朋友導向和父母導向結合起來的互倚型自我結構將會是怎樣的?結果是,之前美國學生在四次測驗中得分有顯著變化,但是中國學生在四次測驗中得分沒有顯著變化,而且中美學生在初一秋季的差別並不顯著。整體來說,中國中學生的互倚型自我結構兩年來始終保持著與父母關係的內容。
Setoh 等(2015,研究1)將學生們的自我描述分為三部分,第一是社會性的個人描述(我是一個活潑開朗的女孩,我脾氣不好等)。在這個部分的描述,中國學生顯著地低於美國學生,隨後繼續下降,一年半後才上輕微回升。美國學生則沒有這個曲線形的轉變,而是直線上升(見圖9.2)。
與此相反是第二個部分有關非社會性的個人描述(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我愛玩電腦等),中國學生顯著高於美國學生,隨後繼續直線上升,美國學生則直線下降。在這兩年的研究期間,兩國的學生在第三部分的自我描述卻沒有顯著轉變,這就是有關人倫和群體歸屬的個人描述(我很愛我的父母,我是中國人,我是xx學校的學生等)。在這個反映出互倚型的自我概念上,中國學生顯著高於美國學生,兩者都沒有隨著年齡而轉變。
在一項較新的比較中美初中一年級學生個人描述的研究中(Setoh 等,2015,研究2),研究人員追蹤了他們從初中一年級秋季至初中二年級秋季這個期間的轉變。結果發現,有關人倫和群體歸屬的個人描述(互倚型的自我概念),中國濟南市的初中一年級學生(191人,平均12.62歲),從初中一年級開始至初中二年級期間,都顯著地高於美國中西部一座小城市的中學生(203人,平均12.76歲)。這項研究結果與之前的研究1的結果是一致的(Setoh等,2015,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