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黑格爾(1/3)

哲人簡介

格奧爾格.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1770年8月27日-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巴登-符騰堡首府斯圖加特。德國古典唯心主義的集大成者。杜賓根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家庭教師,紐倫堡文科中學校長,海德堡大學、柏林大學教授。1830年任柏林大學校長。創立歐洲哲學史上最龐大的客觀唯心主義體係,並極大地發展了辯證法。出生於今天德國西南部符騰堡州首府斯圖加特。1801年,30歲的黑格爾任教於耶拿大學。直到1829年,就任柏林大學校長,其哲學思想才最終被定為普魯士國家的欽定學說。因此,說他大器晚成毫不過分。1831年在德國柏林去世。

黑格爾的思想,象征著了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哲人生平

威廉.弗裏德裏希.黑格爾1770年出生於一個政府公務員家庭。1788年進入杜賓根神學院學習。1793年畢業後,先後在伯爾尼和法蘭克福當了七年的家庭教師。1800年到耶拿,與謝林共同創辦《哲學評論》雜誌。次年成為耶拿大學編外講師,四年之後成為副教授。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現象學》。1808至1816年,他在紐倫堡當了八年的中學校長。在此期間完成了《邏輯學》(簡稱大邏輯)。1816年,他被聘為海德堡大學教授。1817年,出版《哲學全書》(其中的邏輯學部分簡稱小邏輯),完成了他的哲學體係。1818年開始擔任柏林大學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學原理》。1829年,黑格爾被任命為柏林大學校長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於霍亂。他在柏林大學的講稿死後被整理為《哲學史講演錄》、《美學講演錄》和《宗教哲學講演錄》。

哲人思想

黑格爾把絕對精神看做世界的本原。絕對精神並不是超越於世界之上的東西,自然、人類社會和人的精神現象都是它在不同發展階段上的表現形式。因此,事物的更替、發展、永恒的生命過程,就是絕對精神本身。黑格爾哲學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展示通過自然、社會和思維體現出來的絕對精神,揭示它的發展過程及其規律性,實際上是在探討思維與存在的辯證關係,在唯心主義基礎上揭示二者的辯證同一。

圍繞這個基本命題,黑格爾建立起令人歎為觀止的客觀唯心主義體係,主要講述絕對精神自我發展的三個階段:邏輯學、自然哲學、精神哲學。黑格爾在論述每一個概念、事物和整個體係的發展中自始至終都貫徹了這種辯證法的原則。這是人類思想史上最驚人的大膽思考之一。恩格斯後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係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係中,黑格爾第一次—這是他的巨大功績—把整個自然的、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係。”

他的哲學的基本的出發點是唯心主義的思維與存在同一論(亦稱“思有同一說”),精神運動的辯證法以及發展過程的正反合三段式。認為思維和存在統一於絕對精神,絕對精神是一獨立主體,是萬事萬物的本原與基礎,它的辯證發展經曆了邏輯、自然、精神三個階段。他的哲學是對三個階段的描述,因而相應地由邏輯學、自然哲學和精神哲學三個部分組成。邏輯學是“研究觀念(理念)自在自為的科學”,將質量互變、對立統一、否定之否定當做思維的規律加以闡明,在概念的辯證法中,他猜測到了客觀事物本身的辯證法。自然哲學是“研究觀念他在或外在化的科學”,他以幻想代替事實,發表了一些錯誤理論,但他也提出了合理的思想。精神哲學是“研究觀念由他在回複到自身的科學”,他提出了社會政治、倫理、曆史、美學等方麵的觀點和主張,並試圖找出貫穿在曆史各方麵的發展線索。

在美學上,提出“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強調藝術與人生重大問題的密切聯係以及理性的內容對藝術的重要意義。

黑格爾的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是《精神現象學》。在世時出版的作品還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其他有關曆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則是在他去世後,根據他當年演講時學生所做的筆記匯編而成。

在《曆史哲學》的前言中,黑格爾闡述:“哲學表明,意識是存在於它無限多個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說,意識是存在於自由的、無限多的形態之中,而對立的抽象內省的形態隻是它的一種反映。意識是自由的、獨立存在的、有個性的,僅僅屬於精神。”

所以作為單獨概念的“意識”,由兩部分組成,兩者都各有無限多個“形態”,一部分是原則性的,另一部分是對每個曆史事件的具體反映,所以他又說:“通常意義上的意識存在兩個方麵,一方麵是對事物總體的概念,另一方麵是對事物具體反應的抽象概念。” 他同時說:“每個人的自我意識不同,對事物的反應也不同,和原則性的意識有所偏移,但是對於一個正常的人來說,這種偏移是有限度的,這種限度取決於他的正常狀態,取決於他對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這種概念的程度,屬於形而上學的範疇。”所以,雖然黑格爾的語言很難懂,但他闡述了形而上學必須要研究每一個事件中的命題和反命題如何聯係的機製,因此必須要比較每一個曆史事件中的例子和它們的原型,了解它們之間的共同點和不同的地方。

宗教哲學是黑格爾在柏林時期開講的一個課程。他的宗教思想是促成他死後黑格爾派分裂的一個重要原因。在這一點上他繼承了亞裏士多德以來理性主義的神學傳統,表現了明顯的近代色彩。從來不把宗教歸結為教士的欺騙,而把它看作是曆史和當代深刻矛盾衝突的表現及其解決。人對神的觀念同人對自己的觀念相應,這是黑格爾的一個重要觀點。黑格爾在柏林作了6次關於哲學史的講演。他把哲學史和哲學統一起來,哲學史在他看來是在時間中發展的哲學,而哲學是在邏輯體係中的哲學史。因此哲學史在總體上可以說是哲學本身,哲學離開哲學史本身便不能成為哲學。哲學史上的多樣性對於哲學的實存不僅絕對必要,而且具有本質意義。他的哲學史講演達到了前人未曾達到的高度。

倫理思想

黑格爾集以往西方倫理思想之大成,特別是繼承和發展了康德的倫理思想,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理性主義倫理思想體係。黑格爾關於倫理的學說就是他的法哲學,其中包括抽象法、道德、倫理3個部分,中心是揭示自由理念的辯證發展過程。從哲學上看,黑格爾倫理思想的形式是唯心的,但其內容是現實的,方法是辯證的,它的成就對後世倫理思想包括馬克思主義倫理思想的形成和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美學思想

黑格爾的美學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美學講演錄》一書中,這是他整個哲學體係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他的哲學體係在美學和藝術領域中的具體表現。藝術的根本特點,是理念通過感性的形象來顯現自己、認識自己,“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成為黑格爾美學思想的核心。黑格爾分別對藝術的性質和特征、藝術發展的曆史類型和各門藝術的體係,進行既是邏輯的又是曆史的分析。邏輯方麵,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有關藝術的唯心主義哲學體係;曆史方麵,他開創了藝術社會學的研究,展示了宏偉的曆史觀。黑格爾的美學思想在西方美學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劃時代的作用,成為古典美學的集大成者。

影響及評價

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象征著了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有甚者,由於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因此,對於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

方麵的無能為力而覺得自由主義正麵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黑格爾是保持著不單是曆史意義上的重要地位,他的一生沒有多少重大事件。在青年時代,他非常熱衷於神秘主義,青年時代他卻藐視普魯士而景仰拿破侖,他晚年是一個普魯士愛國者,是國家的忠仆,安享公認的哲學聲望。

黑格爾的哲學非常艱深,有限事物外觀上的自立性,在他看來是幻覺;他主張,除全體而外任何東西都不是根本完全實在的。但是他不把全體想象成單純的實體,而想象成一個人們應該稱之為有機體的那類的複合體係。

黑格爾斷言現實的就是合理的,合理的就是現實的。他承認,甚至還強調,凡經驗主義者所以為的事實,都是不合理的,而且必然都是不合理的;隻有把事實作為全體的樣相來看,從而改變了它的外表性格,才看出它是合理的。盡管如此,把現實的和合理的同一看待,不可避免地仍舊要造成一些與“凡存在的事物都是正當的”這個信念分不開的自滿情緒。 許多人認為,黑格爾的思想象征著了19世紀德國唯心主義哲學運動的頂峰,對後世哲學流派如存在主義和馬克思的曆史唯物主義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更有甚者,由於黑格爾的政治思想兼具自由主義與保守主義兩者之要義,因此,對於那些因看到自由主義在承認個人需求、體現人的基本價值方麵的無能為力而覺得自由主義正麵臨挑戰的人來說,他的哲學無疑是為自由主義提供了一條新的出路。

黑格爾一生著述頗豐,第一部著作是《精神現象學》。在世時出版的作品還有《哲學全書》、《邏輯學》和《法哲學原理》。其他有關曆史哲學、宗教哲學、美學和哲學史的著作,則是在他去世後,又根據其講義、筆記和學生的聽課筆記整理出版了《哲學史講演錄》、《曆史哲學》和《美學》等。

黑格爾的著作以其覆蓋麵之深廣而享有盛譽。他建立了一個龐大的體係來理解哲學的曆史和我們身處的世界本身——在黑格爾,這個世界通常被看成是“一個曆史的行進,其中每一個相續的運動都是為解決前一運動中的矛盾而出現的。”例如,他認為,法國大革命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在西方社會中引入真正的自由。 但正因為是絕對的初次,它也是絕對的激進的:在革命消滅了它的對立麵後,革命所喚起的暴力**無法自我平抑,結局是無路可去的革命最終自食其果——得之不易的自由自毀於殘暴的恐怖統治。然而,曆史總是在對過失的自我學習中前行的:正是這種經驗,也隻能在有了這樣的經驗之後,一個由自由公民組成的既能行使理性政府的職責,又能實現自由、平等的革命理想的憲政政府才有可能得以出現。

恩格斯後來給其以高度的評價:“近代德國哲學在黑格爾的體係中達到了頂峰,在這個體係中,黑格爾第一次把整個自然的、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描寫為處於不斷運動、變化、轉化和發展中,並企圖揭示這種運動和發展的內在聯係。”

黑格爾哲學是19世紀德國資產階級的世界觀體係。它集德國古典哲學之大成,具有百科全書式的豐富性,居於整個資產階級哲學的高峰。它不僅反映了當時德國資產階級的革命性與軟弱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整個西方資產階級的特點。在黑格爾哲學中,表現了豐富的辯證法內容與保守體係的深刻矛盾。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繼承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合理內核,創立了唯物辯證法。

哲人名言

“凡是合理的都是存在的,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

“對現實的抽象就是對現實的毀滅”

“方法不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內容的靈魂。”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曆史給我們的教訓是,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曆史的教訓。”

“運偉大之思者,必行偉大之迷途。 ”

“目標有價值,生活才有價值”

“隻有那些永遠躺在坑裏從不仰望高空的人,才不會掉進坑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