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材為源,習者為流,
流漸失源,其業各異。
周武王(?~前1043),西周王朝開國君主,周文王次子。因其兄伯邑考被商紂王所殺,故得以繼位。武王繼位後繼承父誌,重用薑太公、周公旦、召公奭等人治理國家,周國日益強盛。受命九年(約前1048)在盟津(孟津)大會諸侯,前來會盟的諸侯竟有800個。
蓋人流之業,十有二焉。(性既不同,染習又異,枝流條別,各有誌業。)有清節家,(行為物範。)有法家,(立憲垂製。)有術家;(智慮無方。)有國體,(三材純備。)有器能;(三材而微。)有臧否,(分別是非。)有伎倆,(錯意工巧。)有智意;(能煉眾疑。)有文章,(屬辭比事。)有儒學,(道藝深明。)有口辯,(應對給捷。)有雄傑。(膽略過人。)
人才各有各的不同,所以根據人才的不同特點,把其劃分成了十二個類別:清節家、法家、術家、國體、器能、臧否、伎倆、智意、文章、儒學、口辯、雄傑。
若夫德行高妙,容止可法,是謂清節之家,延陵、晏嬰是也。建法立製,強國富人,是謂法家,管仲、商鞅是也。思通道化,策謀奇妙,是謂術家,範蠡、張良是也。
道德高尚、行為舉止被眾人效法的人稱作清節家,延陵、晏嬰就是這樣的人。能建立法製,讓國家富足、人民安康的人稱作法家,管仲、商鞅就是這樣的人。思路開闊、心思敏捷、智略不凡的人被稱作術家,範蠡、張良就是這樣的人。
兼有三材,三材皆備,(德與法術皆純備也。)其德足以厲風俗,其法足以正天下,其術足以謀廟勝,是謂國體,伊尹、呂望是也。
同時具有德、法、術三種才能,並且這三種才能都達到了極致,德行可以感召、整飭社會風氣,法製可以整治天下,權術可以製定國家大略,這樣的人稱作國體,伊尹、呂望就是這樣的人。
兼有三材,三材皆微,(不純備也。)其德足以率一國,其法足以正鄉邑,其術足以權事宜,是謂器能,子產、西門豹是也。
同時具有德、法、術三種才能,但這三種才能都比較薄弱,德行可以在郡國作為表率,法製可以在鄉裏嚴肅風貌,權術可以很好地權衡民間事宜,這樣的人稱作器能,子產、西門豹就是這樣的人。
兼有三材之別,各有一流。(三材為源,則習者為流也。)清節之流,不能弘恕,(以清為理,何能寬恕。)好尚譏訶,分別是非,(己不寬恕,則是非生。)是謂臧否,子夏之徒是也。
具有德、法、術三種才能中的一種,各占一個類別,作為清節者卻不能很好地寬容待人,凡事都要詰難指責,這樣的人稱作臧否,子夏等人就是這樣的人。
法家之流,不能創思圖遠,(法製於近,思不及遠。)而能受一官之任,錯意施巧,(務在功成,故巧意生。)是謂伎倆,張敞、趙廣漢是也。
作為法家卻不能很好地謀定法度,瞻觀遠程,卻隻能擔任某一官職,把心思用在投機取巧,鑽營本職工作上的人稱作伎倆,張敞、趙廣漢就是這樣的人。
術家之流,不能創製垂則,(以術求功,故不垂則。)而能遭變用權,權智有餘,公正不足,(公正不足,長於權者,必短於正。)是謂智意,陳平、韓安國是也。
作為術家卻不能很好地建立製度,垂示法則,但卻能遇到事情靈活應對,深富智謀,但公正欠缺,這樣的人稱作智意,陳平、韓安國就是這樣的人。
薑太公,呂氏,名尚,字子牙。其先祖本是薑姓,虞舜夏朝之際輔佐禹平水土有功,有人被封在呂,故曰呂尚。周文王去世後,周武王尊稱他為“尚父”、“師尚父”。薑太公是一位對後世影響深遠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曆代典籍均尊崇其曆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認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凡此八業,皆以三材為本。(非德無以正法,非法無以興術,是以八業之建,常以三材為本。)故雖波流分別,皆為輕事之材也。(耳目殊管,其用同功。群材雖異,成務一致。)
以上這八種人才的類別,都是以德、法、術作為基礎的。所以這八種人才的類別雖然不同,但都是可以成就一番事業的人才。
能屬文著述,是謂文章,司馬遷、班固是也。能傳聖人之業,而不能幹事施政,是謂儒學,毛公、貫公是也。辯不入道,而應對資給,是謂口辯,樂毅、曹丘生是也。膽力絕眾,材略過人,是謂驍雄,白起、韓信是也。
擅長著書立說,寫文章的人,稱作文章,司馬遷、班固就是這樣的人。擅長傳授聖人的學術道理但卻不參與政事的人稱作儒學,毛公、貫公就是這樣的人。擅長言辭,富於辯論的人稱作口辯,樂毅、曹丘生就是這樣的人。膽識過人,才略超群的人稱作驍雄,白起、韓信就是這樣的人。
凡此十二材,皆人臣之任也。(各抗其材,不能兼備,保守一官,故為人臣之任也。)主德不預焉?主德者,聰明平淡,總達眾材而不以事自任者也。(目不求視,耳不參聽,各司其官,則眾材達。眾材既達,則人主垂拱,無為而理。)是故,主道立,則十二材各得其任也。(上無為,則下當任也。)
以上這十二種人才都是可以擔當國家重臣的材料,但德才卓著的君主卻不在這個行列。君主聰慧平和,可以治理這些人才,讓這些人才各為所用,卻不需要自己去擔任職務。所以,君王之道一旦建立,十二種人才便會各司其職。
清節之德,師氏之任也。(掌以道德,教道胄子。)法家之材,司寇之任也。(掌以刑法,禁製奸暴。)術家之材,三孤之任也。(掌以廟謨,佐公論正。)三材純備,三公之任也。(位於三槐,坐而論道。)三材而微,塚宰之任也。(天官之卿,總禦百官。)臧否之材,師氏之佐也。(分別是非,以佐師氏。)智意之材,塚宰之佐也。(師事製宜,以佐天官。)伎倆之材,司空之任也。(錯意施巧,故掌冬官。)儒學之材,安民之任也。(掌以德毅,保安其人。)文章之材,國史之任也。(憲章紀述,垂之後代。)辯給之材,行人之任也。(掌之應答,送迎道路。)驍雄之材,將帥之任也。(掌轄師旅,討平不順。)
具備清節家才能的可以擔任師氏的職責;具備法家才能的可以擔任司寇的職責;具備術家才能的可以擔任三孤的職責;具備德、法、術三種才能並且都達到了極致的可以擔任三公的職責;具備德、法、術三種才能卻都很薄弱的可以擔任塚宰的職責;具備臧否才能的可以去輔佐師氏;具備智意才能的可以去輔佐塚宰;具備伎倆才能的可以去擔任司空的職責;具備儒學才能的可以去擔任教化子民的職責;具備文章才能的可以去擔任編纂國史的職責;具備口辯才能的可以去擔任使者的職責;具備驍雄才能的可以去擔任將帥的職責。
是謂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太平之所以成,由官人之不易方。若使足操物,手求行,四體何由寧,理道何由平?)若道不平淡,與一材同好,(譬大匠善規,惟規之用。)則一材處權,而眾材失任矣。(惟規之用,則矩不得立其方,繩不得經其直。雖目運規矩,無由成矣。)
這就是君王之道一旦確立,那麽臣子的秩序自然也就確立的道理,臣子不需要改變自己的才能,各司其職就可以了,這樣天下太平也隨之實現了。如果君王內心不夠平和,隻對具備某一種才能的人才感興趣,那麽這種人才就會總攬大權,而其他的人才就得不到很好的運用,失去了原本該有的責任。
【釋評】
《流業》之篇,作者著重把筆鋒放在了具有不同才能類型職業的劃分上,把每個人臣的職業劃分得十分詳盡到位。而且對於君王也作出了一定的要求,隻有聰慧明達、平和靜穆的君王才能夠很好地使各個職業的臣子為之所用,而不必自己親曆擔任職務之累。
《流業》之篇所敘述的人才任用的道理,不僅適合於領導者,對每個人本身才能的發揮也有很好的點撥作用。正如文中所言:“主道得而臣道序,官不易方,而太平用成。”不僅領導者確立了自己的位置,而且具有不同才能、擔任不同職務的人才也不用刻意地去改變自己的性情,就可以使自己的才能自由發揮,而不必有所顧忌。
《流業》之篇對於知人善任的見解是很具有前瞻意義的,論述得也很全麵,從君王的角度剖析了如何使眾才得以運用,領導者可以對人才的優點和缺點有所取舍,用之所長,棄之所短,而且人才自己也可以認清位置,看準適合自己的領域進行開拓。這種人才的辯證意義在如今的就業危機中也具有切實的指導意義,從中也可以看出作者對人才方麵獨到精辟的辯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