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以為完成了自己既定的目標就會幸福快樂,但結果卻好像越努力就越感受不到快樂,不努力更是不快樂。
生命很可貴,但人生又很漫長。我們常常不知道做什麽事情才是正確的。這裏我來分享一下在我眼裏什麽才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我對生命理解的變化
20歲之前,我一直堅信自己能夠長壽,但20歲的一次“劫後餘生”改變了我對人生的看法。以前我覺得,人生的意義就是一定要成為一個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人士,要優秀,要有錢,要被很多人羨慕,要樣樣都比別人強。但那次變故之後,我覺得隻要活著就好,哪怕隻是一個平庸的人。
我感慨自己還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和靈活的四肢,可以去任何我想要前往的地方。我感慨自己還能聞到鮮花的芳香和青草的清新味道,感受到食物融化的豐富層次感。我感慨自己還能感知到家人們、朋友們對我的愛。曾經的我築起高高的壁壘,把自己圍在裏麵,拒絕每一個想要接近我的人。如今,我感慨我還能坐上一整天來消磨時光,可以在天馬行空的思想世界裏幻想一切我想要的生活,構想著十年後、二十年後的日子,然後再回到現實中努力把這些幻想實現。
到28歲那年,我開始學習和練習兩種很好用的工具——清理與冥想。其中有一種冥想叫作告別冥想。讓我們閉上眼睛,深呼吸,幻想今天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然後問自己兩個問題:“如果今天就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天,我打算怎樣度過呢?在最後一天裏,我做什麽事情才不會感到後悔呢?”通過自問自答,我們會發現很多自以為放不下的東西,因為生命隻剩下最後一天,便都可以放下了。
比如,你可能還在惦記和同事爭論的一個方案,拚命地想要證明自己是對的,連夢裏都在想如何說服對方。但如果今天就是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突然覺得,能夠見到對方,跟他打聲招呼,還能夠和他一起為這個世界創造價值,就已經非常值得珍惜了。你會放下指責對方的想法。
比如,你正在做一份非常不稱心的工作,每天一想到要上班就渾身難受,但是為了生活你不得不繼續在這個崗位上工作。如果今天就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了,我想你大概不會再去上班了。那如果你的生命不止一天,如果還有明天,還有三個月,還有三年,還有半輩子呢?我相信你會重新規劃一份能讓自己全情投入的熱愛的工作,或者想辦法讓自己改變對於這份工作的看法。
比如,你因為和伴侶發生了分歧,剛剛吵過一架。如果今天是你的最後一天,你還會費盡力氣去爭吵嗎?比如,你因為孩子作業寫得慢錯誤又多而剛剛責罵過他,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還會因為相同的事情和孩子發火嗎?還是說,你會珍惜與家人在一起的最後時光,和諧相處留下一些美好回憶呢?
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鼓起勇氣去和那個暗戀已久的人表白?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去和那個一直讓你抱有歉疚的人說一聲“對不起”?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會不會後悔早上出門之前對父親說了難聽的話?如果今天是你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你還會用這寶貴的最後一天去記恨那些傷害過你的人嗎?
我一開始做告別冥想的時候,內心是非常抗拒的。我心想,自己現在活得好好的,而且這麽年輕,為什麽要想很久之後才會發生的事。但是見多了生命的逝去後,我開始接受了告別冥想。看到突如其來的意外,看到同齡人從患病確診到離世不過幾個月的時間,看到平日身體素質很好的年輕人猝死在工作崗位上,還有許許多多未完成的心願,我突然意識到,告別冥想也許能幫助我們更好地活在當下。
如果你把每天都當作生命的最後一天來過,那麽無論什麽時候離開,你都不會覺得有遺憾。你會調整許多人生決定。你不會再在無意義的工作上耗費時間,而是會去尋找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你不會再忙於賺錢而疏遠家人。因為你知道,也許從某一刻開始,你就再也見不到他們了。你會珍惜現在能夠陪伴彼此的每一天。你不會再以事業為借口,錯過對孩子成長的陪伴。因為你知道,長大成人的道路並不可逆,錯過了就是錯過了。等孩子長大,等到你終於不再忙碌的那一天,他已經不再需要你的陪伴了。你也不會再把大量的時間耗費在電視劇、短視頻和購物等消磨時光的事情上。
去做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正念的奇跡》的作者一行禪師說過,奇跡就是在大地上行走。後來我在讀《內在工程》的時候,看到作者薩古魯也有一句類似的話:“生命的意義在於生命本身。”
我們總是習慣於把自己的喜怒寄托於外在。如果我的男朋友愛我,我就感到快樂;如果他對我不好,我就感到不快樂。如果家裏人說了順從我的話,我就感到快樂;如果家裏人說了難聽的話,我就一點都不快樂。如果孩子聽我的話,我就感到快樂;如果他一點都不乖巧,不聽從我的安排,我就非常生氣。
我們常常以為生命的意義在於追求金錢,追求別人的愛,讓身邊的人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來對待自己。但你很快就會發現,這些並不是生命的意義。
我有一位老師,曾經講過一段讓我印象非常深刻的話:“一家公司從創立到上市需要準備十年,隻有在成功上市之後才會開心。但就算真的成功上市了,也不會因為公司成功上市這件事而開心超過三天。可是過去準備的十年,都是在真實的痛苦中度過的。所以我們應該持有的心態是:成功了我開心,不成功我也開心;在路上我開心,到了終點我也開心。”
我自己就是一個例子。18歲的時候我夢想考上北大,這個夢想在28歲的時候終於實現了。但是我開心的時刻隻停留在了查分、拿到錄取通知書以及發朋友圈動態的那幾個小時裏,然後生活就又回到了原本的軌道。我的生活並不會因為努力十年的夢想終於實現而發生多大的改變,餘生的煩惱也不會因為這一刻的快樂而消失,我還是我自己。
那麽,什麽才是生命中真正有意義的事情呢?正如我之前所說的,就是那些在你生命最後一天不留遺憾的事情。就拿事業來說,假如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後一天,你熱愛你為之努力的事業,那麽你的過往已經留下了足夠多的成果積澱,你不會因為這份工作而感到後悔。在生命的最後一天,你依然在工作崗位上奉獻自己。你把自己的生命全情投入在熱愛之中,即使你不在了,共同奮鬥的人會為你繼續完成未竟的事業。如果你還不知道在自己離開之後自己的團隊會如何繼續這份事業,那麽你就要從現在開始有意識地做計劃,尋找值得你信賴和可以托付的人。中國婦產科奠基人林巧稚先生在彌留之際依然惦記著自己的事業,突然喊道:“快拿來!產鉗,產鉗……”護士拿來一個東西塞在她手裏,幾分鍾後,她的臉上露出了平靜安詳的微笑。“又是一個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三個,真好!”這便是她臨終前的最後一句話,也是她生命的意義。
如果現有的一段關係讓你覺得是在消耗生命,而不是獲得滋養,那麽,你是時候好好地跟這段關係說一聲再見了。你應該去和那些真正能夠幫助自己獲得生命能量的人在一起。如何去判斷這段關係是否在消耗你的生命呢?其實很簡單,當你在這段關係中和另一個人相處的時候,感受一下自己的情緒是開心、喜樂更多一些,還是糾結、痛苦更多一些。你回憶一下這段關係中的片段,看看想到的是美好的經曆,還是讓你不舒服的經曆。如果你不幸進入了一個負能量的環境,身邊並沒有真正有意義的關係,那麽你應該好好去愛自己,用之後的每一天去愛自己。
告別冥想會幫助你認清生命的真相,讓你仔細思考什麽對自己來說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對於我們之中的大多數人來說,我們還是有非常多的機會可以去實現心願的。我們的終極目標就是平靜、喜樂、清醒地活著,幸福、自由自在地活著。我們要活明白,不要讓自己陷入各種各樣的瑣事中。當你認真想清楚了自己生命的意義後,接下來的每一天你都會過得踏實和不留遺憾。
隨順生命之流,全然地活在當下
在《零極限》這本書中有一個說法,就是我們會依據兩種方式做事情,要麽是記憶,要麽是靈感。記憶就是你過去看到的、聽到的、經曆過的對於類似事情的處理方法,決定了你會對眼前這件事做出什麽樣的反應。而靈感則是來自更高維度思想的指引。如果我們想要依據靈感做事,那就要讓自己回歸到“零”或者說是“空”的狀態,這會讓我們做事有無限的潛能。
我們關於過往偏差錯亂的記憶,會影響自己在當下的行為。而當下的行為又會在未來造成一個結果。這些記憶包括潛意識地認為我們不配得到一切美好的事物,就像“這麽好的東西,一定不會屬於我”“我學習又不好,肯定考不上”“這家公司雖然我很想去,但是以我的能力公司可能不會要我”“我長得不好看,我喜歡的男生不會喜歡我”等等。這些記憶也包括對金錢的厭惡與匱乏感的矛盾,就像“人有錢了就會變壞”“金錢會帶來不幸”“我好窮啊,要是有錢就好了”等等。這些記憶更包括我們的不信任,就像“沒有我的幫助孩子不能做好這件事”“防人之心不可無,他會不會在欺騙我”等等。這些記憶還包括社會的、家庭的評價標準,告訴你什麽才是成功,而不是告訴你要按照你想要的方式來過自己的人生。
當你不斷地清理與刪除這些過往的記憶,多和真正的自己在一起時,你會發現那些發自內心想要做的事情自然就浮現在眼前。這些想法並不是來自外在,不是來自追趕風口的盲從,不是來自別人的建議,而是自然而然產生出來的。這就是我們的靈感。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生活不盡如人意,可能是因為你在潛意識中存儲了很多不正確的模式。當你把這些模式逐漸改掉後,你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好。你需要做的是先讓自己慢下來,靜下來,安定下來,讓這些想法逐漸浮出水麵。希望在接下來的人生裏,每個人都可以達到 “不強求,不執著,靜待結果發生”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