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就忘怎麽辦

我不算是擅長記憶的人,但隻要我記住的東西,遺忘的可能性都比較低。就拿我參加注冊電氣工程師考試的經曆為例,公共課和專業課考試用書加起來總共上千頁,我並沒有花費太多的精力在複習上,就通過了考試。這主要是因為很多大學時學習的專業課知識我都還記得。很多上學時曾經學習過的古詩文,到現在我依然能流利地背誦出來。

這並非是因為我天生記憶力好。我從小就不是那種聰明的小孩,特別是上了高中以後,對於知識的反饋速度更加堪憂。數學和物理老師講課的時候,我幾乎跟不上他們的節奏。幸好我筆速足夠快,可以把他們寫在黑板上的所有東西都抄寫在筆記本上,下課後再慢慢消化。大學的時候更是如此,學習高等數學對我來說簡直就是噩夢。

於是我隻能一直慢慢追趕,花費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來學習。好在天道酬勤,我在一係列的考試中取得了還算不錯的成績,並且時隔多年我依然能夠準確地回憶起那些學過的知識。

記憶可以通過學習提高

高中的時候我們班有個同學,理科學得很好,就是記不住文言文。有一次老師讓默寫《陳情表》,默寫不下來的同學抄寫二十遍,結果他抄寫了二十遍還是隻記得前幾個字。

跟他交流的時候我才發現,他在抄寫的時候都是看到幾個字然後抄寫幾個字。小學的時候我的媽媽就告訴過我,每次要將一句完整的話記憶下來,再進行抄寫。如果看一遍記不住,那就在心裏默默地重複讀幾遍,再進行記憶,直到自己不盯著那句話也能完整地寫下來為止。這樣的抄寫才能算得上是有效的抄寫。如果隻是看到幾個字就抄寫幾個字,哪怕抄寫幾十遍也不會對記憶有任何幫助。

後來遇到學業上的背誦和抄寫,我基本都用這種方法。漸漸地,我對於記憶有了全新的認識,明白了記憶也是講究方法和原理的。隻有掌握好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才能夠事半功倍。

記憶的基本原理

很多人都會遇到一個問題,學了很多知識卻總是記不住。我來打個比方,假設在你麵前有一個文件筐,裏麵堆放了很多小紙條,那麽如何才能找到某張特定的紙條呢?這些紙條如此亂七八糟地堆在一起,想要找到其中特定的一張紙條無疑是很難的。但是,如果你把這些紙條按照順序編號,然後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整齊地放在盒子裏,每十張用一個長尾夾夾好,想要找到其中某一張就容易多了。

記憶有三個階段:一是編碼,二是存儲,三是檢索。假設每張小紙條代表著一個知識點,編碼就是你在小紙條上寫的編號,並且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過程;存儲就是把這些小紙條放在盒子裏,進行歸檔;檢索就是當你想要尋找某一張紙條的時候,就會按照之前排列的順序把它挑選出來。

但是,人腦的生理結構決定了必然會出現遺忘的情況。即使你把知識點按一定順序排列好了,如果不去定期回憶、複查,還是會很快忘記。在學會一個新知識點以後,你得多次重複地找回那些被忘掉的知識,它們才能長久地存在於記憶中。那麽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如何把這些知識點的小紙條進行編碼呢?

如何記得又多又牢固

1.先理解,後記憶

一個沒有被理解的知識點就像一張未被編碼、隨處亂扔的小紙條,死記硬背不但白費功夫,還容易遺忘,並且在回憶的時候還很容易出錯——那麽多沒有編碼的紙條,我們不知道從哪裏找起。

就拿學習來說,如果你要記住的內容是一個全新的公式,你一定要動手推導一下它是怎麽得來的;如果你要記住的內容是教科書上一個從來沒見過的概念,你要看看它的定義,想一想它是基於什麽理論被推導出來的,為了用它證明什麽;如果你要記住的內容是一套體係,那就要明白這套體係運作的原理。當你真正理解了內容,才能繼續深加工。經過這樣一個理解的過程,未編碼的小紙條就被添加上編號了。

2.建立與其他知識的聯係

無論是學校的課程安排,還是我們在工作中接觸全新領域的步驟,都是一個從入門到進階的過程。知識的深度和廣度是遞增的。一開始學的內容就像挖地基一樣,每一個知識點就像是砌牆的一塊磚,通過混凝土牢固地結合在一起。如果你沒有打好地基,或者隻是把磚塊堆砌在一起而缺少混凝土聯結,那麽房子隨時都有坍塌的風險。所以我們要避免這種風險的存在。

就學習而言,文科類專業所需要記憶的內容與理工類專業不同。文科類要記憶的內容往往是有意群(1)的,無論是背知識還是課文都符合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把一大段話的中心意思提煉成幾個關鍵詞,你會發現它們之間是有一些邏輯關係的。所以你隻要記住它們之間的聯係就行了,當背到前句話的時候,自然會想起後一句話是什麽。

對於理工科的內容來說,如果是專業基礎課第一次接觸的概念,請務必完全理解。在後麵學到一個新的知識點時,你就去尋找這個學科以前學過的和它有關聯的知識點。比如我大學時學的是電氣專業,那麽大一學的電路知識就是最基礎的內容,後麵學習的所有的專業課都是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如果前麵的基礎知識沒有充分地理解,那麽後麵的知識我隻會一知半解。

同樣,如果前麵的課程打好基礎,那麽後麵我在學習新概念的同時也會加強對舊概念的記憶,將要學習的新內容和以前記住的、熟悉的、有關聯的內容聯係在一起,層層遞進,幾個知識點牢牢地包裹在一起,就很難忘記它了。聯係的內容越多,就越難遺忘。

3.定期重複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考試前一天晚上通宵臨時抱佛腳,終於上了考場,你會感覺很多死記硬背的東西在腦子裏飄浮著,但沒有一個知識點是真正記住或者與其他知識點融會貫通的。你隻能寄希望於老師的出題方式剛好迎合你的記憶方式。在分發考卷前老師需要做一些準備工作,你幾乎可以感覺到知識從耳朵裏快速流出。你在不停地默念最後記住的內容,企盼老師早點發卷子,不然就忘得越來越多。這是因為考前時間緊張,沒有將知識點足夠地重複記憶造成的遺忘。我們知道隻有重複記憶才能拾回記憶中缺失的片段。

4.回憶場景

除了相關聯的知識點以外,學習時的環境對我們的記憶也有很重要的影響。

人有兩套記憶係統,一個叫作外顯記憶,還有一個叫作內隱記憶。外顯記憶就是你背的知識內容本身;內隱記憶就是在你背的過程中,窗外樹葉的沙沙聲、黑板旁邊嘀嘀嗒嗒的鍾表聲、教室裏桌子的位置……這些環境內容也被“錄製”進了大腦中,隻是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這種感覺類似於你想找一個知識點,你不記得它的準確頁碼,可你記得那一頁有一張插圖,於是你就快速地翻書查找那張插圖,找到插圖自然也就找到對應的內容了。

5.用自己的話重述內容

心理學上有個術語叫生成效應,就是相比於別人告訴你的內容,你更容易記住自己說過的話。

我們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新的概念的時候,往往都伴隨著術語、各種晦澀難懂的字句。如果把它梳理成通俗易懂的話,對著一個沒學過這個概念的朋友講一遍,要是他能聽懂,你也就算是記住了。

6.部分學習法

這個方法特別適用於背課文。我們把每三四句話分割成一個小的部分,學習第一部分直到掌握它,然後再學習第二部分,接著學習第三部分……背完整個段落以後,再從第一句重新背到最後一句。

這樣的好處是能夠獲得更快的反饋,如果你一股腦地從文章的第一句背到最後一句,可能背完一遍你已經不記得第一句講的是什麽了。這種劃分細小單元的辦法就好像把十張小紙條用長尾夾夾起來一樣,先找到它所在的那一遝,然後再具體到某一張,這樣找起來就容易多了。

7.記憶宮殿

記憶宮殿其實就是把那些看似不相關的詞創造性地編成故事,而且這個故事一定是有場景的,和實際地理位置相對應。當人們記憶有情節的故事和地理方位時,總是比記憶枯燥的概念要簡單、深刻。

這種方法在背英文單詞時特別好用。如國際象棋“chess”這個單詞,網上就有個編好的小情景劇:“兩條小蛇(指兩個‘s’)在車上(‘che’近似漢字‘車’的發音)下象棋。”這樣會馬上記住這個單詞,並且會記很久。

所以不論是背誦東西還是學習新內容,隻要找到合適的方法,就能夠更高效、更省力。

(1)意群就是指句子中按意思和結構分出的各個成分,每一個成分即稱為一個意群,同一個意群中詞與詞的關係緊密,不可隨意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