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還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告訴了我兩個至簡的道理:
(1)吃飯、睡覺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2)勞逸結合比持續學習更有效。
從上小學到今天,這兩個原則已經伴隨了我二十多年。小的時候,我從未像其他小孩一樣因為注意力缺失而讓家長苦惱不已;到了高中、大學,即使麵對長時間的學習,我依然能保持很高的效率——這一切都得益於媽媽的忠告。以前在家裏寫作業、看書的時候,每過45分鍾,我的媽媽就叫我離開書桌休息15分鍾,洗洗自己的小衣物,或者洗個水果給自己吃。即使最忙碌的高三,我也沒有“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待遇。
後來隨著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開始無師自通地展現出自己在時間管理方麵的天賦,仔細想想才發現那並不是什麽天賦,而是來自家庭潛移默化影響的結果,這時我才理解媽媽的良苦用心。我在讀過吉姆·洛爾的《精力管理》一書後,按照書中的方法對自己原有的習慣進行了微調,最終形成了我目前的生活模式。
這裏列舉我一邊工作,一邊兼職做自媒體時期的時間安排作為時間管理的例子。
我給自己規定了每天必須做的事,這是雷打不動要完成的。其他的事項會根據當天自己的狀況挑一兩件完成。對我來說,“必須做的事”包括:練琴30分鍾,閱讀四個小時。工作日我一般不會練習新曲目,隻會挑一些比較熟練的曲目來彈,作為開始閱讀前的準備工作。閱讀通常會被我安排在晚上八點以後。不間斷的四個小時很難做到持續專注,因此我把它分成了四個45分鍾的片段,中間穿插完成兩次冥想、吃水果以及洗漱,在最後一個15分鍾我會反思剛剛過完的一天,最後在手機便簽上寫個簡短的總結,然後睡覺。
其他事項裏包括鍛煉身體、寫作、聽各種線上課程、投資理財等內容。有的時候,我中午不能休息,晚上還要繼續加班到很晚,回到家已經累到隻想睡覺,但是我還沒有完成必須要做的事情。我會在周六的日程上添加上尚未完成的事項,確保以一周為周期的時間段內任務總量按計劃完成。
對我來說周末的兩天中有一天是用來調整生活節奏的。如果前五天都按計劃完成了,那麽這一天我就可以放鬆了。在晚上總結、反思本周發生的事時,我會列出下一周的書單和周計劃。如果這一周的前幾天存在沒有按計劃完成的必須事項,那麽這一天我就不允許自己消遣,必須把前麵的“欠賬”補齊,而餘下的時間才能自由支配。
每個人的工作習慣不一樣,這裏我隻是舉了自己的例子。下麵我要介紹的是精力管理的具體方法。掌握了這些要訣,每個人都能根據情況設計出最適合自己的時間管理方案。
精力就是做事情的能力。包括體能、情感、思維、意誌四個方麵。比如說快到考試周了,你在圖書館裏複習了六個小時,結果隻記住了前兩頁的內容,學習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從時間安排來看,你的確完成了自習的任務,但是效果不佳。精力是高效能完成任務的基礎,日程表安排得再合理,如果不能做到全情投入,也隻是白白地耗費時間。精力管理有四條重要原則:
(1)全情投入需要調動體能、情感、思維和意誌。
(2)過度使用和使用不足都會削弱精力。
(3)我們需要進行係統訓練來提高精力。
(4)要有具體的精力管理方法,即積極的精力儀式習慣(1)。
看待問題,厲害的人通常先考慮“為什麽”,再考慮“怎麽做”。在精力管理中,我們必須按照明確目標、正視現實、付諸行動這三個步驟進行。
其中正視現實,就是要知道自己哪裏做得不夠好。發現缺陷是改變的開端,具體可以從表現情況來觀察。
這裏重點來講一下行動部分。我們已經知道了精力有四個方麵的來源,想要提高精力,就要從這四個方麵入手。首先我們要明確一個總原則——勞逸結合是實現高效行動的基礎。無論是體能、情感、思維還是意誌,它們都是有限的,過度消耗就要進行補償。而休息就是補償的最好方式。
影響體能的因素主要有呼吸、飲食和睡眠,這也是為什麽我母親常告訴我吃飯、睡覺是人生最重要的事,多年以來她一直督促我無論什麽情況都不能廢寢忘食。
有規律的呼吸可以幫助我們緩解壓力,達到徹底放鬆的境界。這是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休息方法。刻意訓練深呼吸能夠讓我們打起精神去完成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具體的方法是:長呼一口氣——分三次慢慢吸入——分六次慢慢呼出。我們一定要控製自己,努力做到平穩、有節奏地呼吸。
這裏有一些具體的小貼士可以幫助我們保持體能,讓我們精力充沛:
(1)早睡早起。
(2)堅持在固定的時間睡覺和起床。
(3)少食多餐。
(4)飲食健康,營養均衡。
(5)減少單糖化合物的攝入。
(6)每天吃早餐。
(7)每天喝1.4到1.8升水。
(8)每天進行適量的運動。
(9)工作每90分鍾休息片刻。
積極的情感是我們學習、工作的動力,能讓我們發揮出最佳水平。消極的情感則會讓我們做事情的效率大大折損。我們的情緒很大程度上會受到身邊人的影響,所以處理好和親人、朋友的關係尤為重要。這裏涉及情商中一個重要的指標——情緒管理。而《精力管理》一書的作者給出了一些提升情商的具體要點:
(1)學會傾聽。
(2)留一段時間獨處。
(3)批評別人的時候,要先給予真誠的積極評價,給出的意見要表達出討論的態度而非訓斥,最後要予以鼓勵。
(4)定期陪伴家人,與朋友聚會,聯絡感情。
(5)對周圍的人更加誠懇。
體能、情感與思維是相輔相成的,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有助於思維精力的恢複。神經科學研究結果表明,我們的大腦有“專注思維”和“發散思維”兩種模式,長時間專注後,我們轉而去做散步、洗澡、聽音樂等與發散思維有關的活動,反而可能會讓我們靈光一現,給陷入死胡同的問題找到解決方案。思維和體能是類似的,大腦經過長時間思考的勞累之後也需要休息。這裏有一些提升思維精力的具體方法:
(1)上課或上班途中思考一天的任務與挑戰。
(2)每天進行總結反思。
(3)通過日記進行自我積極對話。
(4)每天早上列出緊急處理清單。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讓自己有更多可支配時間的方法——複用時間。所謂時間的複用,就是一份時間拿來做好幾件事。我每天早上起來洗漱的同時會收聽有聲書。我並不是為了免去自己讀書的麻煩,而是為了選擇書籍——找到自己對哪本書感興趣,決定自己是否要買來閱讀,所以我並不需要專心致誌地去聽。
另外一個複用時間的例子就是,我每天要和朋友利用做飯和吃飯的時間進行視頻聊天。等吃完晚飯,我們就掛了電話開始繼續各自的學習。別忘了,情感也是精力的來源之一,溝通是維係穩定親密關係必須要做的事。
這裏給大家介紹了高效生活的策略,一下子改變自己是不現實的,改變要從一點一滴開始。
(1)儀式習慣是指定義明確,具有高度計劃性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