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經常在自己的日程表裏安排上一些幫助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的計劃,卻不知道如何開始行動。出現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因為你製定的目標存在問題。

我一直在經營自己的社群。每期社群為期二十一天。在社群開始前,我都會讓成員們給自己定下一個社群結束時的小目標。很多同學回答的都是類似於“提高自己的思維方式”“提升自己的學習能力”“讀完十本書”“堅持早起”“努力學習英語”等目標。如果你也曾經樹立過這樣的目標,那就要注意了,這種目標是很難實現的。

“**ART”原則

就拿提升思維方式和學習能力而言,這兩種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如何才算是提高呢?是寫文章的思路變得更清晰了,還是看待問題的角度更加多元化了?至於讀書、早起、學英語等,這些都是長期的事情,在短短二十一天內是無法完成的。如果你在之前都無法養成良好的習慣,現在想一下子改變自我,那基本上是天方夜譚。一旦你發現自己的目標實現不了,就可能會陷入一種自暴自棄的情緒中。

所以,正確的目標要小且具體,這樣才容易實現。這裏給大家介紹一個製定目標的“**ART”原則,即:目標應當是具體的(Specific)、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相關性的(Relevant)、有時限的(Time-bound)。

1.具體的(Specific)

目標要具體。比如“做一個努力學習的人”不是一個具體的目標,而“學習更多心理學知識”相較而言更具體一些,但還是不夠具體,最終將目標定為“學習更多認知心理學的知識”便更進一步了。想要目標更具體,你就需要實實在在可以執行的事件。

2.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目標要可衡量。諸如“一些”“很多”“變好”“提升”這類詞是模糊的,難以量化的。一個好的目標,往往需要有數字作為標準。比如目標可以定為“讀《認知心理學》一書的前兩個章節”。

3.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目標是要可以達到的。比如前麵那個“二十一天讀十本書”的目標,如果你之前從來沒有閱讀的習慣,那麽這個目標就是不可達到的,很難實現。但是有些人有速讀的習慣,二十一天讀十本書對他們來說,就是可以達到的目標了。每個人的目標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別人的目標未必適合你。

4.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相關性的(Relevant)

這一次的目標要與其他目標相關。具體來講,就是我們用“**ART”原則製定的目標往往都是細小的、可執行性非常強的,但它並非終極目標。比如說讀書,你的最終願望肯定不是每天閱讀幾十頁,也不是讀完手上的書,而是通過讀書提升自我。當你有了這樣一個大目標,就可以把它拆解為多個小目標,這些小目標之間應該是相關的。

再比如,我在第一年做自媒體工作的時候,給自己定的一個大目標是拓展讀書寫作領域。如此空泛的大目標肯定沒有辦法執行,那麽就要先細化到一些具體的小目標,比如每天花半小時研究十位讀書博主的推文、每周讀一本書、每周寫一篇拆書稿等。

5.有時限的(Time-bound)

目標要有時間限製。比如要求自己二十一天讀完《積極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兩本書,每天閱讀兩個小時並撰寫兩篇讀書筆記等。時間限製要與現實相結合。不同類型的書,閱讀難度、所需時間顯然是不同的。如果你選的那本書恰好是《窮查理寶典》,可能二十一天都無法讀完。

“**ART”原則聽起來好像挺複雜的,但其實很簡單。你把自己的目標講給別人聽,問問對方清不清楚你具體要做什麽就好了。比如你對朋友說“我要提高思維能力”,對方肯定一頭霧水,但是如果你說“我每天要讀《如何閱讀一本書》中三十頁的內容並且通過思維導圖記筆記”,那他一定能聽懂你要做什麽。

每年定下新一年的目標之後,我會把這個目標拆解到每個季度、每個月,等到實際執行的時候再拆解為符合“**ART”原則的小目標,並且我會對自己的目標進行階段性複盤。複盤可以幫助自己很好地掌握之前的完成情況,做到心中有數。

為什麽不一次性全都拆成小目標呢?因為人是在成長的,小目標也是在動態變化的。剛開始背單詞的時候,你可能一天隻能記住八十個,但是三個月以後一天可能會記住兩百個了。如果你一開始定的小目標是一天記一百二十個單詞,那麽實際上是前期過於困難,後期過於簡單。

我的建議是,在每個周末定下自己下一周的小目標,然後進行動態迭代。一開始定目標的時候,你可能並不能準確評估自己做一件事需要多長時間,會出現有限時間內做不完,或者做完了還有很多時間沒事幹的情況,隨後你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及時調整。

製訂行動計劃

有了目標,接下來要根據目標製訂行動計劃。好的目標是成功的一半,但隻說不做隻能是語言上的巨人。提到製訂行動計劃,一個常見的誤區就是“決心泛濫”。想要真正讓行動落到實處,你需要參照之前的目標製訂行動計劃,具體可以參考以下幾個方麵:

(1)行動本身是否可以拉近現狀與目標的距離?

(2)具體行動步驟是什麽?

(3)在哪裏?何時開始?頻度如何?

(4)製訂的行動計劃應當是可控的,行動計劃都是自己能做到的嗎?

(5)能量化行動完成的程度嗎?

(6)行動夠顯性化嗎?

如果你的行動和目標南轅北轍,那麽行動本身沒有任何意義。具體到執行環節,你需要細化每一個步驟。判斷自己采取的行動是否合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講給朋友聽,讓局外人幫助你判斷自己的行動計劃是否可行。同時行動計劃要寫出說明書式的效果,能讓自己看了就明白如何去做。

如何養成長期的專注力

有了一個個小目標,我們需要長期的專注力才能夠把它們實現。我曾經讀過一本名為《“錯誤”的行為》的書。書中講了一件有趣的事情:美國的希臘峰滑雪場一度因為財政困境瀕臨倒閉。麵對這樣棘手的問題,作者作為顧問提出了一種解決方案——漲價,然後銷售套票,購買價值十次門票的套票可以打六折。這樣的營銷策略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賠本買賣”?然而現實恰恰相反,因為大多數購買套票的人,根本不會來滑雪場消費十次,有些甚至隻會來兩到三次——但他們已經交了十次門票的錢了。

打折套票是一種促銷行為。人們出於“愛占便宜”的天性,覺得購買套票比單買門票便宜許多,於是產生了強烈的消費意願。但是等到實際消費的時候,卻因為種種因素不能使用完套票的次數,甚至去過一次之後就不再去。而滑雪場卻因為這個絕妙的策略轉虧為盈。

這樣的營銷策略充斥在我們身邊。想一想我們自己很少使用的健身卡,是不是白白地浪費了很多錢?營銷策略的成功正是與每一個人的自控力有關。每一個人的自控力和肌肉一樣,拉伸程度是有限的。過度消耗意誌力的結果可能會導致自控力水平的下降,最後在其他事情上放縱自己。

任何堅持不下去的計劃都會導致我們陷入自我懷疑的困境中。其實,我們隻是沒有用科學的方法養成新習慣。意誌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妄想一步登天。養成新習慣從來都不是讓人舒服的過程。如果這種不適感過於強烈,就會讓人想放棄。若是不適感尚可忍耐,那這樣的環境最適合幫助你養成自己的新習慣以及長期的專注力。

同時,永遠不要高估自己的意誌力。優秀的習慣需要一個一個來養成,不可急於求成。當你想瞄準新的目標時,回看一下自己之前的目標是否已經完成。

有些人對生活存在著很多美好的憧憬,如果你什麽都想做,卻又不知如何開始,那麽你就要思考一個問題:我究竟想要達到怎樣的目標?我是盲目地跟從別人,還是發自內心地想要自己變得更優秀?

我們需要想清楚這些問題,然後學會舍棄,找出最重要的事情去完成——這裏最重要的事情指的可能是對你未來職業發展最有利的事情,也可能是能夠解決你當下最緊迫的問題的事情,或者是你最熱愛、最想要學習的事情。當你鎖定好一個目標以後,就要把其他的事情通通拉入不重要的清單裏,直到下一次規劃目標的時候,再把它們擺出來重新評估其重要性。記住,隻有足夠重要的事情才會被排在日程表上。

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在一件事上保持長期專注而是四麵開花,結果很可能是什麽都做不好。當你對正在進行的事情產生猶豫時,可以進行嚐試,如果發現之前在做的事情自己並不擅長,那就及時止損,然後轉而專注於新的目標。

正如我常說的,努力的動力源自未被滿足的需求。在采取任何行動之前,你首先要問問自己想要過什麽樣的生活,再通過不斷的學習和進步,讓能力能夠匹配上自己的“野心”,而且你的目標應當符合“**ART”原則。當然,隻有目標還不夠,需要製訂與目標環環相扣的行動計劃。在執行計劃時,我們每個人的意誌力和專注力都是有限的。因此,需要一點一滴地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