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意念底摹狀與規律

1.呈現無所謂摹狀與規律。呈現無所謂摹狀與規律(摹狀兩字得自張蔭麟先生)。呈現總是所與之所呈現於官能者或官覺者的形形色色,這這那那,這些也許是五花八門,但是隻要呈現是客觀的,呈現中的每一項目都是所與,都是在某時某地的,所以都是特殊的。特殊的東西無所謂摹狀。所謂摹狀下段再談。視為動作,如果我們要表示摹狀,我們得用話表示,例如x摹狀y,或x摹y底狀。特殊的東西根本不能有這樣的動作。摹狀總是摹狀別的東西,即以x而論,它摹狀y而不摹狀x本身。可是,別的東西也是特殊的,不然它們無狀可摹。兩特殊的東西決不會彼此一樣,我們決不能執兩者中任何一者去摹狀另一者,除非我們以兩者中之一為符號。可是,把兩者之一視為符號,我們就不是把它視為特殊的了。特殊的既不能摹狀,也不能規律。規律也是規律別的東西。我們可以舉出同樣的理由,表示特殊的東西不能規律。呈現中的項目都是特殊的與本章所論的摹狀及規律不相幹。

2.意像無所謂摹狀與規律。意像也無所謂摹狀與規律。意像雖不是當前的所與,雖不是呈現或官能底呈現,然而照我們底說法,它是類似特殊的。意像雖本身不是當前的所與,然而它根據於所與,它有代表從前的所與這一成分在內。它既是類似特殊的,它也不能摹狀別的東西,或規律別的東西。上麵曾說,意像有時有符合與否底問題,例如我們可以想像芒果的味而想像的味有與芒果底味是否符合底問題。這符合底問題和摹狀底問題不一樣。意像底符合是類似特殊的與特殊的底相似,意像是類似特殊的,而一個人吃芒果底時候所得的味是特殊的。二者也許符合也許不符合;可是,假如不符合,我們不能因此決定所吃的不是芒果,我們也許會說,我們底意像錯了。更重要的是,多吃了幾次之後,我們也許會發現,我們底意像沒有錯。它與第二第三次所吃的芒果相似而與第一次所吃的不相似而已。不僅特殊的不能摹狀與規律,類似特殊的意像也不能摹狀與規律。

3.抽象有所謂摹狀與規律。抽象是得到意念底工具,抽象才有所謂規律與摹狀。照本書底說法,抽象是一動作,一作用,一活動。抽象活動中有摹狀作用,抽象活動中有規律作用。關於抽象我們在第二章已經有討論。在那時候,我們曾表示抽象是最重要的工具。它底重要性實在是相對於本書底主旨而說的,而本書底主旨是說所謂知識是以常治變,以普遍治特殊,以抽象的治具體的。有這樣的對於知識的看法,抽象的重要顯而易見。抽象實在有兩方麵,一是摹狀,一是規律。以後我們要表示這兩方麵是不能分開的。現在我們隻表示抽象活動要二者兼備,沒有摹狀作用不能抽象,沒有規律作用也不能抽象。

4.抽象的有摹狀與規律。上條是從抽象著想。從抽象的著想情形同樣。抽象的意念或概念有摹狀成分,有規律成分,好象抽象有摹狀作用和規律作用一樣。也許意念中的摹狀成分與規律成分,比抽象活動中的摹狀作用與規律作用,還容易懂一點。(1)條談呈現,就是表示,一呈現本身無所謂摹狀與規律成分;(2)條論意像,也就表示,意像無所謂摹狀與規律成分。在本條我們要表示,隻有意念或概念才有摹狀與規律成分。意念是抽象的,它可以摹狀特殊的,也可以規律特殊的,它劃出界限,標出範圍,特殊的或者在此界限之中或者不在此界限之中。在此界限之中的特殊的,並不與劃此界限的意念相似,而不在此界限中的特殊的,也不與劃分此界限的意念不相似,相似與否底問題根本不發生,如果發生,就無所謂摹狀與規律了。

B.所謂摹狀

1.摹狀底定義。所謂摹狀,是把所與之所呈現,符號化地安排於意念圖案中,使此所呈現的得以保存或傳達。我們當然也可以說摹狀是以意念底關聯,符號化地去安排所與之所呈現。頭一點使人想到的,是這句話繞圈子,摹狀既是抽象活動中的作用,或抽象的底成分,我們就不能以抽象的意念去表示摹狀。這實在是無法避免的,論抽象就不能不假設抽象。可是,我們即令避免不了繞圈子,然而這圈子並不見得礙事。我們實在是利用抽象的意念去表示摹狀,而不是利用摹狀去表示摹狀。第二,符號化地幾個字實在就等於說抽象地,問題與頭一點所說的差不多。第三,意念不能單獨地摹狀,說安排在意念底圖案中就表示這一點。但是,這是意念底問題,不是摹狀底問題,此所以在上章,我們費了時候論意念底圖案,與概念底結構。第四,所摹狀的是特殊的呈現,或類似特殊的意像。我們所比較習慣的說法,是說所形容的是特殊,用英文表示摹狀是description of特殊的,而“of”這一字重要。這一字底重要下節會提到。第五,摹狀一方麵是保存所與之所呈現。所與之所呈現千變萬化,如果沒有意念上的安排,則一時的將隨該時而長別。第六,摹狀另一方麵在傳達所與之所呈現。就呈現說,一官覺者之所得不是另一官覺者之所共,要有意念上的摹狀,官覺者彼此方能傳達。

2.摹狀底例。假如當前的呈現中有x,y,z項目,而y為紅的,z為黃的。假如我們沒有碰見過x所有的那樣的顏色,我們會把x的顏色和許多其它的項目底顏色比較。比較底結果,也許我們會發現,x底顏色可以很順利排在y底顏色與z底顏色之間,它淺於y底顏色而深於z底顏色。也許我們可以叫x底顏色為橘黃或橘紅,而說所謂橘黃或橘紅為紅與黃底居間色。說橘黃或橘紅摹狀x,就是說“紅黃居間色”摹狀x。這當然隻是從顏色方麵著想,橘黃或橘紅隻是摹狀x底顏色而已。x也許是四方的,從觸覺說,x也許是硬的,從味覺說,x也許是酸的,從嗅覺說,x也許是香的。這些都摹狀x,不過不是從顏色方麵摹狀x而已。即從顏色說,讀者也許對於“紅與黃”發生問題。以上是假設我們經驗過紅與黃,對於紅與黃已經有所收容與應付,或者說已經知道紅與黃,知道紅之所謂紅黃之所謂黃。有此假設,問題簡單得多。可是,假如沒有此假設,我們底辦法一樣,不過說起來麻煩得多而已。我們不但可以利用紅黃去摹狀x底顏色,我們也可以用橘黃或橘紅及黃去摹狀y底顏色,也可以用橘黃或橘紅及紅去摹狀z底顏色。在前此所立的假設之下,我們從呈現中的所得隻是一顏色底所謂,在現在這一假設之下,我們所得的是三顏色底所謂。

3.注重客觀。請注意照以上的說法,我們注重所與之所呈現。我們是就x,y,z所呈現的顏色,而說橘黃或橘紅是紅與黃底居間色。所謂橘黃或橘紅並不是憑空的,我們實在是把x,y,z底顏色作比較觀,實在是由觀察它們,比較它們,而得到橘黃或橘紅底所謂。就這一方麵說,單就這一方麵說,我們底橘黃或橘紅意念得自所與。如果我們引用普通哲學上的術語,我們可以說,我們注重經驗。當然我們在這裏不提到從前已經討論過的問題。我們假設我們底呈現是客觀的,相對於我們底官能,x客觀地是橘紅或橘黃,y客觀地是紅的,z客觀地是黃的。所謂注重經驗,當然是注重客觀的經驗。

4.注重所謂。可是,從另一方麵著想,我們不得不注重抽象。請注意我們說橘黃或橘紅是紅與黃底居間色,而不說x底顏色是y底顏色與z底顏色底居間色。說紅與黃底居間色,就是注重所謂紅,所謂黃,所謂橘黃或橘紅,而這些所謂都是意念。我們是利用抽象的意念去摹狀。這就是(1)條所說,把所與之所呈現符號化地安置於意念圖案中。所謂符號地安置於意念圖案中,就是抽象地摹狀。這一點非常之重要,不如此官覺者對於x在某時某地底顏色底經驗無法保留。這是從保留著想,若從交換或傳達著想,沒有抽象的摹狀,官覺者不能傳達他底經驗於未得此經驗的官覺者。後一點比前一點更重要。顯而易見,如果我們說x底顏色是y底顏色和z底顏色底居間色,沒有經驗過x,y,z底官覺者,根本不知道x,y,z底顏色,所以不會知道z底顏色如何。

C.抽象的摹狀與特殊的形容

1.特殊的形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用特殊的形容,以為我們表示經驗底工具。我們會說這樣的話:“有一棵玉蘭樹我非常之喜歡,它在頤和園樂壽堂底偏院,那裏有兩棵玉蘭樹,一棵在靠山的那一邊,一棵在近水的那一邊,我所喜歡的是近水的那一棵。”這就是這裏所謂特殊的形容。這裏麵當然有非特殊的成分,例如“靠山”“近水”……等等,可是,頤和園,樂壽堂,那兩棵玉蘭樹都是特殊的。遊過頤和園記得樂壽堂的人,也許知道我所說的那一棵樹底形色狀態,也許不知道,但是沒有遊過頤和園,不知道樂壽堂的人,決不能因以上的形容,而間接地知道那棵樹底形色狀態。遊記裏麵這樣的話,“東行四十裏至一廟,廟前有古鬆……。”這樣的話所用的字眼雖然都表示普遍的,然而上下文所表示的一定是特殊的,一定有一處甚麽地方,從那地方東行四十裏等等,不然的話就是遊曆過該地方的,也不會得到相當的印象,他隻“懂”而已矣。假如我們說“把東廂房底那張桌子上的空瓶子拿來”,我們也是利用特殊的東西去形容特殊的東西。這些例子都表示兩方麵的情形,一方麵是不利用特殊的東西我們無法形容特殊的東西,並且假如我們對於該特殊的東西沒有經驗,我們得不到恰恰合式的特殊的印象。另一方麵我們不利用普遍的,我們也不能表示特殊的。在頭一例子,我們不利用“山水”我們也無法表示那棵樹。我們說以上是特殊的形容,因為我們所要傳達的是特殊的東西。要傳達特殊的,非利用特殊的不可,要傳達普遍的可以不用特殊,可是,無論要傳達的是甚麽,我們總不能不利用普遍的。

2.特殊的形容底限製。這種特殊的形容有很大的限製。第一,合乎此形容的可以完全是另一特殊的東西。以上第三例中,說話的人所想的“東廂房的那張桌子上的那個空瓶子”,也許已經不在那裏了,而另一不同的空瓶子在那裏。聽話的人假如沒有看見過頭一空瓶子,一定會把第二個空瓶子拿來,因為第二個空瓶子的確在東廂房那張桌子上。第二,合乎此形容的,可以與原來的東西底形色狀態不同。頤和園底那棵玉蘭樹也許幹枯了,也許有很大的枝子鋸去了。假如根據以上的形容,有人去看那棵玉蘭如何好法,他也許大失所望。原來的東西底形色狀態也許改變,而它底空間上的位置沒有改變。它在空間的位置上雖然滿足以上的形容,而在形色狀態上它不是形容者所要達的印象。第三,沒有經驗過原來的東西的人,例如沒有看見過樂壽堂底玉蘭的人,不會因以上的形容而得到該玉蘭底印象。以上的形容根本沒有談到玉蘭樹如何如何,它隻用表示特殊的東西的語言,去指出一玉蘭樹,使曾經有此經驗的人,能夠想像該樹底形色狀態而已。對於該樹沒有經驗的人,不能夠有相當於該樹底想像。

3.抽象的摹狀和特殊的形容底分別。B段所說的不是特殊的形容。如果是的,我們應該說某時某地某官覺者官覺到x,y,z,而x底顏色是y底顏色與z底顏色居間色。果然如此,第一,沒有經驗過x,y,z底人,根本不因此形容,而得到x底顏色究竟是如何的顏色。經驗過x,y,z的人也許知道,可是,對於他,這句話也許是多餘的。第二,假如y底顏色,在頭一個人說了那句話之後,已經改成藍色,而z底顏色仍為黃色,聽話的人也許會盼望x底顏色是綠的。如果x底顏色不是綠的,聽話的人也許以為所聽的話不實。可是,說話的人說了一句實話。第三,以上假設x,y,z仍舊為原來的x,y,z,可是我們沒有法子,擔保聽話的人所官覺的,是否為原來的x,y,z,他也許官覺到三呈現,而此三呈現底顏色,沒有說話的人所說的那樣的關係。可見,B段所說的摹狀,不是特殊地形容。我們可以回到(1)條所說。(1)條所說的例子,我們或者能夠得到相當於形容的印象,或者不能,無論如何,我們懂得所說的是甚麽,因為我們或者引用名字如頤和園,或者利用上下文如遊記,或者利用一時一地的情況如第三例,及普遍的字眼,兩麵夾攻,使我們懂得說的是甚麽。如果B段所說的隻是x底顏色在y底顏色與z底顏色之間,我們隻懂得三者顏色上的關係而已(因為這關係是以普遍的字眼表示的),至於三者底顏色如何,我們根本得不到。

4.摹狀視為傳達工具。B段底說法,一方麵是抽象的摹狀,另一方麵又有經驗底根據,此所以那說法可以傳達經驗,增加見聞。我們現在假設聽話的人經驗過紅與黃的東西,而和說話的人同樣沒有經驗過橘黃或橘紅,他聽了“x是橘黃的或橘紅的,而橘黃或橘紅是紅與黃底居間色”,聽話的人不必要親自經驗x,y,z,他就可以得到相當於x底顏色的印象,因為他懂得橘黃或橘紅底所謂。他雖沒有親自經驗y和z底顏色,然而他經驗過紅與黃,他經驗過紅與黃,他可以間接地得到紅與黃底居間色底意像。不但說話的人根據他底觀察說那句話,聽話的人也根據他底經驗聽那句話,這表示經驗重要。可是,要說而能明,聽而能懂,我們要利用普遍的抽象的所謂紅與所謂黃。如果說話的人隻說y底顏色,我們不能引起聽話的對於紅底經驗,隻說z底顏色,我們不能引起聽話的人對於黃底經驗。我們非放棄特殊的y與z而利用普遍的紅與黃,不能使說話的人傳達x底顏色於聽話的人。我們說B段底摹狀是抽象的摹狀者,因為我們利用以為保留及傳達的工具是抽象的。在此討論中,我們似乎忽略了保留那一方麵。

5.摹狀視為保留工具。其實保留那一方麵的問題,和以上差不多,至少有極相似處。討論這一方麵的問題,我們不必牽扯到聽話的人,而隻就說話的人立說,就行了。假如說話的人沒有紅與黃與居間這樣的意念工具,這當然就是說,假如他沒有抽象的工具,而他對於x,y,z在不同時間有不同的經驗,他沒有法子保留他底經驗。假如在頭一經驗中,x是橘黃或橘紅的,y是紅的,z是黃的,而在第二次經驗中,x是綠的,y是藍的,z是黃的,經驗者,在沒有抽象的工具的條件之下,會茫然不知所措。記憶也許告訴他這兩次的經驗不同,但他沒有法子說顏色改變了。如果他說y底顏色變了,從前是紅的現在是藍的,他就是利用抽象的工具,因為他是在那裏利用獨立於某時的y底顏色(紅)的紅,而不是利用y在某時的那特殊的顏色。假如我們稱後者為特殊的y色,就特殊的顏色說,它本來是不重複的,就y色說,則因為y現在是藍的,y色又何以異於現在的藍呢?可是,在記憶與官覺上,他也許感覺到不同,可是,他沒有法子保留他從前的經驗。他不能對他自己說從前的經驗如何如何。我們還可以從別的方麵表示這意思,例如利用同時間的比較去表示經驗的不同,但是,我們在此不必多談了,因為以後論治變再要回到這一方麵的問題。

D.摹狀方式

1.以當前的摹狀當前的。大略說來,摹狀有以下方式,分四條討論。第一即以當前的摹狀當前的。以上B段所舉的例子,就是以當前的摹狀當前的。當前兩字不表示所引用的工具,所謂抽象的摹狀,就表示工具是抽象的工具。所謂當前隻是就x,y,z而說的而已。說x,y,z是當前的,就是說有官覺者官覺到它們,而它們對於該官覺者為當前而已。我們以y底紅,與z底黃,去摹狀x底顏色,就是以當前的摹狀當前的。可是,摹狀總是抽象的。根據上麵的討論:說以y底紅與z底黃去摹狀x底顏色,和說以y底顏色,與z底顏色,去摹狀x底顏色,大不相同。前者是我們所說的摹狀而後者不是。

2.以當前的摹狀非當前的。我們也可以用當前的摹狀非當前的。這也是一摹狀方式,例如有一次我看見紅山在落霞中,那樣紅的山色,我個人從來沒有看見過,我回到屋子裏告訴朋友,紅不足為奇,淺紅的山色是常見的,我非表示那特別的紅不可,我洽巧可以指一棗紅的碗,與朱紅的罐子,說那山底紅近乎二者之間。這辦法當然是以當前的摹狀非當前的。我所經驗的山色一去不複返,我底經驗不過幾秒鍾而已,我無法讓我底朋友看見那樣的紅,除非我有顏色的照像把顏色照出來。在當時的情形下,我們隻能用別的方式去傳達那顏色。洽巧我能夠利用碗與罐子底顏色,去摹狀那山色,山色雖不是當前的,而碗與罐子底顏色都是,我們以這二者底顏色去摹狀山色,就是以當前的摹狀非當前的。

3.以意像去摹狀非當前的。我們也可以利用意像去摹狀非當前的。假如在以上所說的情形中,我沒有那個碗與罐子,我可以利用意像說“記得北平歐美同學會底柱子底顏色嗎?記得太和門底顏色嗎?山色介乎那兩顏色之間”。這裏既說“記得”,當然表示歐美同學會底柱子底顏色,和太和門底顏色,不在當前。這兩顏色雖不在當前,而我盼望聽話的人經驗過那兩顏色,並且記得那兩顏色,所以能把相當於那兩顏色的意像引用起來,以摹狀山色。意像無所謂當前,就用的時候說,它總是當前的,可是,它不是所與在當前的呈現,所以對於意像,我們根本不說它是當前的與否。如果聽話的人不記得以上所說的兩顏色,他沒有相當的意像,而我底經驗無由傳達。假如他記得,他有相當的意像,這意像與我所有的也許大同小異,可是,我底經驗可以借此傳達。此傳達就表示,我們能以意像去摹狀非當前的呈現。意像雖是類似特殊的,而摹狀仍是普遍的,因為我們所利用的,不僅是意像,而且是意像中那“樣”的顏色。

4.以意念去摹狀非當前的。我們也可以用意念去摹狀非當前的。假如在(2)條所述的情形中,我們既不利用意像,也沒有碗與罐子供我們底比較,我仍有方法傳達我底經驗。我可以說,山色介乎棗紅與朱紅之間。這說法隻利用語言與意念,沒有利用當前的呈現,也沒有利用意像。我隻用所謂棗紅與朱紅去摹狀山色。聽話的人也許有他自己所習慣的意像,而他聽了說到棗紅與朱紅之後,他就會引用這兩意念所寄托的意像,也許他沒有,他就不能得到山色是如何的紅法。如果他有,他底意像和我底雖不一樣,然而他仍能夠得到山色是那樣的紅法。

這裏所說的有四個不同的方式,可是,主要的是以當前的摹狀當前的。大多數的意念,追根起來,都要靠那樣的摹狀才能有經驗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