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日報》和《人民論壇》雜誌對內地基層官員做了調查,調查表明,基層官員普遍感到,工作生活中最大的難題,是升遷通道很窄,提拔無望。(2009年11月26日,中華網)這個調查告訴人們兩個信息:一是現在內地基層官員升遷很難;二是內地基層官員最大的希望是能夠得到升遷提拔。
基層官員也是人,希望能得到提拔,做更大的官,屬於人之常情。進入官場,有幾個人樂意自己官越做越小呢?誰不知道,在中國語境下,從來升官就意味著進步。升遷不了,不僅在別人眼裏被視為無能,也意味著沒有幹出名堂,沒有成就。
基層官員升遷為什麽難?以至於難到令人感到“無望”的地步?其實,這個問題很早就出現了。早在上世紀50年代,基層就有這樣的反映,說是在基層第一線工作的幹部,提拔升遷很難,但在縣以上機關裏的人,反倒升得快。有人認為,這是因為近水樓台的緣故,跟領導離得近,做什麽容易被看見,表現(或者表演)容易得到肯定。
當下,基層官員升遷難,肯定遠遠不止這個原因了。官員提拔中的不正之風,刹了多少年,刮了多少年——直到現在中組部還在反複強調,中紀委大力打擊,但是,風好像越刮越大。為了升遷,走紅道、黃道乃至黑道的都有,哪條道也沒有堵上。長袖善舞之輩路路通,埋頭苦幹之人道道塞。
盡管如此,想要湧入基層官員隊伍的人,還是逐年增加。在基層做調查,你就會發現,縣和縣以下的基層,人們首先的目標,是做官;其次是吃財政飯,進不了業務部門,做教師也行;實在不行,就做某些部門的編外人員,比如進公路局和工商局做編外,靠自己創收養活自己,同時為上級做貢獻。官員隊伍擠進來和沒擠進來的人多了,升遷提拔自然就難。其實,組織部門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沒想辦法。辦法之一就是盡量把官員的階梯細分,再細分。比如一個副鄉長,如果想要升到鄉黨委書記的位置上去,得經過副書記、鄉長,然後才能提鄉黨委書記。原本一級的台階,變成了三級。按不成文的規定,每級熬上三五年都正常,等熬到了,也該退休了。這還屬於正常晉升,不考慮其他因素,如果把其他因素加進來,那就真的是“無望”了。
盡管無望,人們還是要往裏擠。基層官員從來都叫苦,有些地方,不僅升遷無望,甚至連工資都難以保障,但似乎很少聽他們說真的想不幹的,每個人活得似乎還挺滋潤。這就說明,基層盡管苦,官員升職無望,但官帽子,還是有含金量。大小是個頭,有點權,就比平民百姓有辦法。眼下中國的問題千頭萬緒,最大的問題,我看就是官民的結構失衡。官的比重過大,越來越大;民的比重太小,越來越小。所有的資源,都向官這方麵傾斜。基層官員雖然在官員隊伍裏屬於弱勢,責重權小利益也小,但比起民眾來,還是具有信息、資源上的優勢。對於官員而言,他們處在第一線,承擔了治民的絕大部分事務和責任,其中也包括絕大多數的民眾的怨恨;對於民眾而言,如果好的還罷,不好的,他們就是所有弊政的施加者,一眼能看得到的腐敗。在官民衝突中,他們注定受到兩邊的衝撞和擠壓。如果長期這樣衝撞和擠壓下去,恐怕基層官員的使命會變質,上麵的任務,終有一件也完成不了的那一天,到時候隻能全用謊言去搪塞。上麵的千條線,最終穿不進下麵的一根針。到了那一天,基層有和沒有,也就沒什麽區別了。基層官員的無望,其實就是官民失衡的結構中諸多問題中的一個。
基層官員的出路、基層的出路,現在看來,地方自治是種選擇。無須讓基層幹事的人,都變成公務員,基層的官員,無論報酬多少,權限大小,隻要是基層百姓自己選擇的,自然就不會有那麽大的官民矛盾。隊伍擁擠的問題沒有了,升遷的問題也消失了。地方治理,也可以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