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父親,兒子明白。兒子一定將蘇州的差事辦好。”文垣立刻答應道。
“好,但切記不要著急,一定要將此事辦妥當。”允熥又囑咐道。
“兒子知道。”文垣再次答應。
同文垣說完此事,允熥派人將李泰元、李孝行父子叫來,告訴他們對蘇州民變之事中對工匠、開設工場之人的處置。李家父子馬上明白了陛下的用意,也不驚訝,躬身答應。
但陛下之後的一句話讓他們極為驚訝。“由太子代替朕前往蘇州處置此事。朕會先頒下聖旨,告訴蘇州府官民朝廷之處置,由蘇州府先行抓捕打死看守工場之人的工匠,以及調查工場主違法之事,待二月初太子前往蘇州最終決斷。”
聽到這話,李孝行當時就麵露詫異神色,幾乎就要出言詢問,但被李泰元阻止了。李泰元一邊阻止自己兒子的問話,一邊連聲答應道:“是,陛下。”允熥也沒有解釋的意思,又吩咐幾句,讓他們退下了。
“父親,為何讓兒子二月份再前往蘇州?”文垣問道。
“你忘了,你七弟二月初要成婚,已經選定了二月初一日。他成婚你豈能不參加?今日已是正月二十日,蘇州的事又不是十天就能處置完的,你當然要留在京城,待文坻婚禮後再前往蘇州。”允熥說道。
“兒子一時沒有想到七弟成婚之事。”文垣忙解釋道。
“不必這麽嚴肅。父子之間平日裏相處何必這樣嚴肅?”允熥笑道。
“適才談論的是政事,所以兒子忍不住就嚴肅起來。”文垣道。
“那從此時開始,談論的不是政事,”允熥又笑著說道:“你就不必再這樣嚴肅。現下時候也不早,也該用膳了。適才我已經派人與你娘說了讓她們先用膳,咱們爺倆就在乾清宮用膳。”
“爹,晚膳吃什麽?”文垣也放鬆下來,出言問道。
“都是常吃的飯菜。不過今晚有牛肉,為父吩咐了預備牛肉。為父也不常吃牛肉,你娘也不知道,就不要數落為父了。”允熥笑著說道。
文垣也隻能笑笑不說話。雖然這些年中原的牛越來越多,做皇帝的吃幾塊牛肉也沒什麽,但畢竟朝廷向來禁止擅自殺牛,皇帝帶頭違反不好;何況就算想吃‘貴肉’,還有羊肉。但父親都這麽說了,身為兒子的還能怎麽樣。
不一會兒晚膳被送了來,允熥邊吃邊與兒子閑聊。說起昨日視察格致院之事,允熥想起當時文垣說起的一段話,又道:“文垣,為父記得你昨日在格致院時擔憂蒸汽機改良後能用於耕地、一人能耕種成百上千畝田地後流民增多如何安置他們,若是趕去藩國卻又擔心枝強幹弱?”
“父親,自古以來都是以農為本,農戶為天下人口之大多數,可若是一人憑借機器就能耕種數百畝田地,定然不會再租給佃戶耕種,而是自己種或交由更少的人種,所需的農戶人口會減少極多,許多農戶會無地可種,如何安置這些失去土地的人可是一件頭疼之事。都趕去藩國自然簡單,但若是某一藩國之人口比中原還多,如何還會服從朝廷的命令?可不是枝強幹弱?”文垣道。麵對自己的父親,又隻有父子二人,文垣自然將自己的心思實話實說。
“你放心,即使再遷移百姓,中原之民也會多於所有藩國。”允熥先說了一句,之後道:“至於將他們遷移至藩國之外的其他安置法子,也並不複雜,讓他們進場做工就是了。不僅僅是繅絲工場或紡織工場、鋼鐵廠,許多貨物以後都可開設工場生產,對工人的需求會大增。”
“多餘的仍然賣到印度和南洋?那印度和南洋的百姓做什麽?”文垣道。
允熥不想給他解釋生產力提高後,隻要財富能夠比較
公平的分配,普通百姓的購買力也會大幅提高,生產出來的貨物仍然主要在中原售賣,這太複雜了,非專門研究經濟運行規律的根本解釋不清。他幹脆說道:“印度與南洋的土人種地、采礦就是了。若是一人使用機器耕種數百畝田地,這數百畝地定然種植同一種莊稼,不然效率不會高。慢慢整個中原的農戶都會種植幾種莊稼。其餘莊稼,比如瓜果蔬菜等就讓南洋與印度的土人在種植供本地人吃的糧食時一同種好了,大明拿出販賣貨物得來的小部分錢財購買即可。至於采礦,也不需為父多說。”
“父親說得對。”文垣說道。他剛才提這個問題,是擔心南洋和印度的百姓手裏的錢都被大明搜刮走了,他們怎麽活?活不下去了會不會想要造反?但聽到父親的話想起來,南洋之民大多本就非常貧困,手裏的錢本就會被當地勳貴搜刮走,被大明商人賺走還能剩幾件衣服;而且南洋的氣候十分適合種地,手裏沒錢也餓不死,不會鋌而走險造反。
但他又想起一事,問道:“爹,蒸汽機現下雖然隻能用於抽水,但將來必定用處極廣。若是將來工場也用了蒸汽機,生產效率又有數倍提高,生產出來的貨物怎麽賣?印度與南洋畢竟人口有限,能夠購買的貨物有限。”
“文垣,印度與南洋的總人口還在中原之上,對貨物的需求極大,至少許多年內,即使用了蒸汽機,貨物也不至在印度與南洋賣不出去。至於多少年後遇到了這個問題,讓當時的皇帝與大臣、商人去琢磨吧。那時必定與現在十分不同,或許咱們十分頭疼之事,親眼見到那時情形的人能夠輕易想出法子。”允熥道。
允熥隻是不想解釋生產力增加所導致的一係列影響的問題,但被文垣理解為也想不出法子來。不過文垣自己也想不出辦法,隻能點點頭說道:“看來隻能寄希望於當時之朝野賢才了。”允熥聽到文垣的話心裏想笑,但還是忍住了。
他們這樣邊聊邊吃,吃的很慢,但過了一會兒也吃完了。文垣告別父親返回坤寧宮。他雖然將近成年,但熙瑤不願他去文華殿,就以尚未成婚為借口仍住在坤寧宮;允熥也想著這樣與兒子說話的時候還多些也沒有反對。允熥自己今晚則是前往妙錦的宮殿休息。不僅是今天輪到妙錦,他還有話要和文堃說。
第二日一早,李泰元、李孝行父子返回蘇州,而且不顧顛簸騎快馬返回,要趕在聖旨抵達蘇州前趕回去。他們倒是不在意家族中會有人被處置,畢竟在民變後家族內就已經議論過了,許多人都認為朝廷會抓幾個人平民憤,犧牲的人家族內都預備好了,若是被判處死罪父母族內養一輩子,兒女族內養著將來保證有好前程;若是流放,父母兒女仍然將養著,本人也給在流放地打拚的本錢。他們趕回去,是要盡快安排應對太子至蘇州之事。早商量一日就能早安排一日,早安排一日就會有一日的好處,至少沒有壞處;而且他有預感,太子殿下這次前來蘇州必定不僅僅是處置民變,陛下必定還交代了其他差事,更要回去商議。所以必須盡快返回蘇州。
消息傳到蘇州,也是一片驚訝之聲。湯宗見朝廷的處置與他不同,馬上寫折子請辭,但被允熥駁回。湯宗沒有寫第二封請辭的奏折,但心裏打定主意此事了結後再次請辭。蘇州府的其他官員心裏也惴惴不安。
工匠們對處置不太滿意,因為領頭之人要被判處死罪,他們還要賠錢。不過暫時沒有人鬧事,大家都打算等太子殿下來後在下榻的行宮門前喊冤。
工場主們也心裏忐忑。他們和李家父子想的一樣,太子殿下此來必定不僅是處置民變,還有其他差事,都在絞盡腦汁的琢磨。
不過這些暫時與允熥無關,也不被朝廷百官所注意。這幾日朝廷上下最要緊的,就是皇七子戊王殿下的婚禮了。
早在婚禮開始前幾日宮廷內外就已經忙碌起來,熙瑤、李莎兒和文坻本人都忙得腳不沾地;敏兒、文珥和文珞也時常去探望利奧諾爾,叮囑她不能錯誤的婚禮細節,也很忙碌。
到了二月初一成婚那一日,文坻前往親迎,將利奧諾爾迎到剛剛裝修好的王爺府邸,行過合巹禮後又趕往皇宮拜見父皇、母後與母妃、太子與太子妃。拜見太子時因為尚無太子妃,弄得引導官很傷腦筋,不得不從前代的皇子成婚禮儀中找尋做法。
拜見長輩的時候,允熥特意允許李莎兒與兒子、兒媳單獨待一會兒,自己和皇後提前退開。李莎兒握著兒子的手說了好一會兒話,又仔細打量了利奧諾爾,點了點頭,給了她極重的見麵禮。利奧諾爾即使不懂大明的文化習慣也能猜到李莎兒這是對自己還算滿意,鬆了口氣。雖然之後她不會與法律上的母親住在一起,但被她喜歡也是好事。
之後文坻帶著媳婦返回王府,開宴招待親朋好友。因他要成婚在年後不久就被眾人所知,所以不少今年來京城朝見的藩王都留到這一日參加婚禮,再加上許多勳貴也來湊趣,婚宴十分熱鬧,消息傳回宮裏,也全了李莎兒的心思。
成婚後又過了三日,二月初五,文坻與利奧諾爾啟程返回埃及。李莎兒非常不舍,因為這一去就不知何時能夠再見了。前一日晚上將文坻叫進宮裏說了一夜的話,第二日淩晨與兒子告別,將他送出皇宮。文坻在奉天門前對母親磕了一個頭,轉身離去。
文坻離京後一日,文垣也要前往蘇州處置民變之事。熙瑤倒是對此十分高興,尤其她得知允熥私下裏囑咐文垣的那幾個差事後更加高興。按照一般道理來說,太子不應辦理差事,以防辦錯了差事影響太子的名聲。但文垣的情形不同,允熥曾經有過易儲的心思,雖然打消了念頭文垠也已經定下了封地,但煕瑤心裏仍然擔憂,願意文垣出來辦差,將差事辦的漂漂亮亮的,穩固他的太子之位。
當然,若是差事辦的不好,對文垣也有壞處。為防差事辦差了,熙瑤透過娘家,又請托皇城學堂的先生要找尋幾個適合的幕僚。他們雖然不知文垣還要辦其他差事,但也知這個差事一定要辦好了,找了幾個很有本事但又不是官的人作為幕僚,與文垣一起前往蘇州。允熥也知熙瑤做了什麽,不過並未阻止。
二月初三講武堂開學後,文圻、文坤與文垠前往學習。他們三人頓時被無數講武堂的學生所包圍,或明或暗的討好。由於講武堂的畢業生越來越多,已經不像洪武末年或建業初年那樣畢業後就有好前程,將來升為指揮使板上釘釘了;一般人回去後隻能從試百戶開始為官,無功無過三年後升為百戶,再三年後升為副千戶,再五年後升為千戶或省都司裏平級的官職。之後若是不能立下軍功,能不能升官就不好說了,全看個人的本事,緣法,與最要緊的背景。若是運氣差的,五十來歲被提升為正四品等著退休養老。
正四品也不算小官了,但能被選入講武堂之人都是人傑,當然不滿意八成以上正四品退休的前景。他們寧願去藩國搏一搏,尤其藩國初立之時,正是用人之際,若是被殿下看中,將來做到武相都可能。所以,他們圍著三位殿下討好。
文圻等人一開始還十分高興,有這麽多賢才可以挑選。但到後來就變得不勝其煩,但又不好拒絕,隻能盡量減少在教室或校場上出現的時候。當然,他們仍然在優中選優,挑選自己認為最優秀的學生,將來帶到藩國。
就這樣,時間到了二月十五日,二月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