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者,墨翟,中國戰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社會活動家和自然科學家墨家的基本思想主要有以下十點。兼愛完全的博愛(與儒家的親親相對反,將父慈、子孝、兄友、弟悌等等的親人對待方式,擴展到其他陌生人身上。

非攻,反對侵略戰爭。(戰爭對於敗者的傷害及,傷人命、損其才,是沒有意義的破壞行動。而對於勝方而言,僅僅是獲得了數座城池與稅收,但總的來說傷害與損失也是巨大的,所以戰爭是沒有意義的行為。

尚賢,不分貴賤唯才是舉。

尚同,上下一心為人民服務,為社會興利除弊。(有一說法為“上同”,認為天子是百官之首,而百姓聽令百官,與上而同,此乃“上同”之意。

天誌,掌握自然規律。(有一說法為天子代天行政,並借由上同的觀念推論出人民以天的意誌而行事。)明鬼,尊重前人智慧和經驗。(有一說法認為墨家說鬼所為並非迷信,而是希望以神鬼之說使人民警惕,不行邪惡。)非命,通過努力奮鬥掌握自己的命運。

非樂,擺脫劃分等級的禮樂束縛,廢除繁瑣奢靡的編鍾製造和演奏。(古代音樂費時耗事,花費甚大,於國家並無生產的行為,乃無用之事。)節用,節約以擴大生產。反對奢侈享樂生活。

節葬,不把社會財富Lang費在死人身上。(儒家的厚葬耗錢財,守喪則需三年,三年過後人虛弱需要人扶才能起行,影響國家生產力,乃Lang費之事。)此外還有邏輯學等;墨子還是一個傑出的科學家,在力學、幾何學、代數學、光學等方麵,都有重大貢獻,是當代諸子所望塵莫及。墨家在科學上的成就為眾多學者所稱讚,中華民國首任教育總長蔡元培認為:“先秦唯墨子頗治科學”。曆史學家楊向奎稱“中國古代墨家的科技成就等於或超過整個古代希臘。”

墨家著作《漢書-藝文誌》中記載在東漢時的墨家著作尚存有八十六篇:

·《墨子》七十一篇--墨翟·《胡非子》三篇--墨翟弟子·《隨巢子》六篇--墨翟弟子·《我子》一篇·《田俅子》三篇--先韓子·《尹佚》二篇--一名在成、康時期的周朝官員在所著墨家著作在六朝以後逐漸流失,現代所傳的《墨子》隻剩下五十三篇,這些篇幅是因為被道家著作《道藏》所收錄,才得以留傳下來。

(7)墨家後期的基本思想墨子死後,墨家學派發生了分化。有相裏氏之墨,鄧陵氏之墨,相夫氏之墨,活動與戰國中後期。在自然觀方麵,對物質,移動和時空關係作了唯物主義解釋,摒棄了墨子的天鬼觀念,並把唯物主義哲學和科學緊密的聯係在一起。在認識論上,發揚了墨子重視實踐的特點,承認物質世界的可知性,克服了狹隘的經驗論的錯誤。在政治思想方麵,提出了“義,利也”的著名論斷,突出了利,把它作為標準和基礎解釋各種社會問題和道德範疇。

後期的墨家在邏輯論方麵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形成了中國古代第一個比較完整的邏輯體係,主要反映在小取的篇中。後期墨家對概念,判斷和推理都做出了較為詳細的研究。

墨家思想的曆史價值在高居廟堂尋歡作樂的儒士,嚴刑峻法役使天下的君王胥吏,飄然物外遊戲人間的道士身後,總有一群身著簡樸衣裳的墨者,為了天下安寧,萬民福祉,冒著諸侯國的通緝和大軍的兵鋒,勞作、奔走在華夏大地。

墨家思想是中國古文完整版的辨證唯物主義及辨證唯物論。中華文化的特質是一種人倫文化,熱愛自然科學、關心物質運動的人被劃入“勞力者”階層,這種近乎本能地看輕自然科學的意識是中華文化的主要弊端。所以,中國曆史上,自然科學家很少有崇高的地位。墨子懂得太多的自然的道理,有那麽多發明創造,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古代史上的一個奇跡。無論是循規蹈矩的儒生,還是Lang漫超然的道者,都不過是求得一己的安寧和自我形象的完善,惟墨子能夠真正擺脫各種社會勢力的糾纏和引誘,從力學、光學、幾何學、邏輯學等廣泛的知識領域去把握生命的本來含義,認知世界的真相,從而形成尋求真知、注重實踐、自勵自強的可貴品格。

墨家的執行者叫巨子,說的金庸點叫帶頭大哥,說的難聽點,黑話點叫大哥,老大,